“你就是陸伯言?”
“正是陸遜。”
“可願為天子效力?”
“願為大將軍效命。”
站在馬悍面前的,是一個十七八歲,長眉入鬢,星目高鼻,丰神俊郎,不亞於美周郎的少年郎。望著眼前這個歷史上東吳後期的支柱,馬悍目露讚許。不是因為什麼名人效應,也不是因為陸遜回答得意味深長,而是因陸遜這一次幹得漂亮。
這一次及時解圍,陸遜出力頗多。
解圍的八千人馬中,龍狼軍只有一百四五十人,便是因暴風雨失聯的那三船人。至於馬悍的大軍,時間上來不及。其餘九成九的兵力,都來自於皖城及喬、李、陸、王、顧、周等廬江諸世家的的族兵。
陸遜原本在吳縣老家操持家族之事,因族叔廬江郡丞陸俊力邀,這才赴皖城相助,被任命為主簿。陸遜此時雖年青,卻已是淮南名士,被稱為江左俊彥,任職主簿並不為過。只不過,運氣不太好,剛上任不到三個月,就趕上這場圍城之城。
陸氏叔侄都很清楚,經過去歲的重創之後,皖城實力及防禦大降,單憑他們及皖城的郡兵,是擋不住灊山賊的。故此,陸遜作為使者,奔走於諸塢之間,希望能將各塢主、世家聯合起來,共拒大敵。
可歷來聯合最難搞的一點,不是大夥不願意,而是誰當頭?
這個難題,也難倒了陸遜。原本廬江郡丞陸俊挺合適,但各大世家中,就有陸氏一門旁支,姓陸的當了頭。誰不擔心你會厚此薄彼,搞利益輸送?這個頭,只能是既有人望。又與各大世家沒有太多利益糾葛的人,才是最適合的。
結果就在這互相扯皮與不信任過程中,灊山賊攻擊日漸加劇。正當陸氏叔侄一籌莫展時,劉曄的出現,帶來了轉機。無疑,劉曄完全符合所有條件。故此陸遜甘冒被賊兵圍攻之險,急赴喬塢。請求劉曄幫助,將皖城左近的各世家聯合起來。
劉曄聞之笑而擺手:“我不合適……”
陸遜大急:“先生天下名士,無人不知。前有手刃鄭寶,後有說降黃祖,膽識兼備,智勇雙全。先生若不合適。還有誰人能勝任?解民倒懸。造福桑梓,此乃大功業也,請先生萬勿推辭。”
劉曄大笑:“伯言真乃辯才,不過,伯言算說對了,還真有人比我更合適,並且,勝任有餘。”
陸遜驚訝不已:“還有這樣的人物?在哪?”
“就在這喬塢之中……”
這時喬義滿頭大汗。慌張回報:“兩位小娘子,還有那位馬義士。獨闖潛山賊寨了!”
劉曄大驚失色,推案而起,直到陸遜連聲催問,方苦笑道:“曄方才說錯了,他不在喬塢,而在潛山賊寨。”
與此同時,喬塢外也來了一支軍隊,雖只有百餘人,卻是生生殺退三支賊軍巡兵,硬闖進來的,這便是護衛馬悍考察的將軍衛隊與丹陽兵。直到此時,馬悍的身份才由劉曄正式傳達。
喬公初聞之,手裡那永遠從容不迫的麈尾都掉到地上,連兩個女兒身陷賊窩時都沒見他如此失態。
大將軍這塊金字一亮,下面的事就好辦了。皖城首先響應,然後劉曄與陸遜分別赴諸塢遊說聯合。只不過,主題不再是拒賊,而是剿賊!
事情出奇順利,得知當朝大將軍、江東新霸主被困,各世家家主人人踴躍,很快就集齊了八千人馬,併為將軍衛隊提供了馬匹。有了戰馬的龍狼悍騎,才能發揮全部戰力。
其實這八千人馬中,真正有戰鬥力的人並不多,許多都是等同新兵的普通塢丁而已,守城守塢尚可,打野戰敗多勝少,攻城拔寨幾乎不可能。不過,有馬悍及將軍衛隊在賊窩裡攪得天翻地覆,牢牢吸住、絞殺大量賊兵,一切不可能都變成了可能。
雷薄死,樂就亡,賊軍潰,賊寨破。
馬悍身份已彰,自然不能再住喬塢,這會釋放錯誤訊號,令其他世家心存猶疑。最合適的下榻處,自然就是皖城官邸了。
在這裡,馬悍一一召見安撫諸世家,並透過劉曄與陸氏叔侄的努力,得到皖城諸勢力人力物力上支援,所俘近三千賊兵,也交與皖城處理。
此後,劉曄返回壽春,與袁胤再上灊山,最終迫使陳蘭率餘眾投降,徹底消滅了這支縱橫廬江的最大禍亂根源。可以說,馬悍此番冒險,還是獲得了相當大的收益,值了。
十一月初,天氣轉寒。太史慈、荀攸親率大軍,前來迎接馬悍。
在馬悍離開的那一天,各塢族老,皖城近萬軍民及喬塢居民,傾城而出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