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時依然存在,甚至發展為獨立武裝。以至後來的祖逖北伐,很大一部分力量,都是來自這些塢堡武裝。
九宮塢原本是一個鄉,居民有幾百戶,環繞全鄉的只是一圈破敗的土圍子,四周有許多入口,甚至是鄉民為方便出入,自行扒開的豁口。不過,自從中平年間,黃巾禍亂,加上黑山匪亂四起,為求自保,鄉民自行築高土牆,設柵立寨,訓練義勇,並集結附近村民,聯村自保,成為遠近聞名的塢堡。
前陣子,黑山匪老鷹洞的雷公,率手下八百卒突襲九宮堡,義勇奮起反擊。結果雷公硬是被堵在堡前寸步難進,死傷近半,最後連自己也中了一箭,鎩羽而歸。
馬悍對此一點也不奇怪,因為這九宮塢的義勇頭目。就是亭長趙雲,副頭目就是夏侯蘭。這些義勇,是他二人一手訓練出來的。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黑山匪也想在這兩位大小牛人手下討便宜,那可是撞鐵板上了。
趙雲與夏侯蘭是同鄉,兩人所在村莊相鄰,自幼相識,一同習武,之後又一同率領郡中義勇投奔幽州公孫瓚。甚至後來趙雲對公孫瓚失望,離開幽州軍,夏侯蘭也毫無怨言隨之一道返鄉。相交不可謂不厚。
此刻,九宮塢一處宅院之內,濟濟一堂,全是三國時期上得了檯面的人物:趙雲、夏侯蘭、管亥、周倉、裴元紹,還有一個本不屬於這個時代,卻已漸漸在這個時代發出自己的聲音之人——馬悍。
在座諸人,全應了那句俗話“不打不相識”,周倉與裴元紹雖是迫降,但自打知道馬悍就是在冀州軍中流傳很廣的“士卒英雄”。曾擄袁紹、奪寶馬,有“日殺一將”之稱的馬悍之後,這迫降就變成了歸降——心悅誠服的歸降。
這就是名聲在外的好處。馬悍第一次體會到名聲居然竟然能當信譽使用,將一支不甘不服的黃巾匪軍。收拾得服服貼貼。難怪三國時代文人削尖腦袋想當名士;武將拚命想揚名。這名聲果然能當金牙使。
眾人撲滅火勢之後,留下寨眾收拾行囊糧食,周倉與裴元紹自率三十精壯,隨馬悍、管亥及二十狼牙飛騎。在趙雲、夏侯蘭引領下,前往九宮塢。
細問起來,才知道由於冀州戰雲密佈。許多隱於太行的亂匪,都嗅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危險氣息,紛紛逃離。周倉與裴元紹實力弱小,也生怕在這場漩渦中被絞成渣子,準備逃離常山,遷往汝南。據說那裡有多支黃巾活躍,比較好混。只不過,在走之前,想幹上一票大的,吃飽走人。
正好這時探知中山豪強甄氏三女出遊,便打算劫上一票,勒索一筆轉進錢糧。這中山甄氏家資鉅萬,又是官宦之家,私兵眾多,尋常盜匪是不敢惹的。原本週倉與裴元紹也不敢惹,不過,既然要走了,就沒這個顧忌了,有能耐,你甄氏追到汝南去。
只是沒成想,因周倉一時手賤,搶了一匹不該搶的馬,功敗垂成,更惹來一幫煞星,差點滅寨。不過,禍兮福所伏,也由此因禍得福,不用千里迢迢跑到汝南當流寇了,而是直接洗白,由匪變兵了。
而趙雲、夏侯蘭與管亥的遭遇,也不是偶然,而是二人例常在塢堡周邊十里巡視,結果撞上管亥這魯莽的傢伙,這才誤會打了一架。若不是馬悍及時趕到,管亥就會被當成盜匪(貌似也不算冤枉)斬殺了。
將二十狼牙飛騎與三十黃巾眾安排在塢堡外休息,馬悍先到趙雲的兄長墓前拜奠一番,然後回到趙氏老宅,與趙雲敘話別後之情。
“如此說來,當日我離開界橋大營之後不久,子龍與子惠(夏侯蘭字)也離開幽州軍了?”
趙雲點頭:“兄長辭世,只留下寡嫂孤女,雲不能不回,只是有負將軍與劉使君之恩義……唉!自古孝義難兩全啊!”
“子龍返鄉自屬應當,只是,如今想必孝期早滿,不知子龍有何打算?”馬悍在出發之前,特意向太史慈詢問了這個時代的孝期情況,得知漢代一般平民守父母喪為三十六日,兄喪相應縮短。當然,有些有資產地位計程車人,為博名望,可能會守孝三年。但普通黎庶,不可能這麼做。人家守孝幾年,那是不愁吃穿的,你一小老百姓,一日不勞做,半旬不得食,那有恁多工夫?死人能重要過活人?天大地大肚皮最大,倉稟實才能知禮儀,老百姓是最講實際的。
趙雲寒門出身,不可能也沒那資格博名望,此事已過大半年,早就除喪服了。聽到馬悍的話,趙雲不答反問:“驚龍當日離營之後,去往何處?如何在短短一年間,就成為遼東騎都尉?”
馬悍笑笑,毫不隱瞞將自己當初離開界橋大營後,近一年來的種種經歷一一道出。在座諸人,全是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