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將看得嘖嘖稱奇,目不轉睛,大開眼界。
荀攸評價道:“有此棋局在手,袁曹之戰,如活戲爾。”
馬悍興致勃勃站到沙盤前,對諸將及謀士們笑道:“袁紹為白,曹操為黑。我執白,誰來與我下一局?”
如此新鮮的戰棋模式,頓時引起眾人極大興趣,紛紛爭先,尤其馬超叫得最大聲,就連於禁、滿寵,都想參與。最後賈詡建議,分兩邊,下群棋。
馬悍、郭嘉、樂進、馬超、龐德、周倉、烏追、韓希代表袁紹;荀攸、徐晃、于禁、滿寵、陳到代表曹操。賈詡為場裁。
馬悍這邊明顯人多些。這也附和實際情況,袁紹本就人多勢眾嘛。
“開打”之前,馬悍先宣佈了一下規則,採用後世戰略遊戲最合理的回合制,騎兵每次可走三格,步兵、輜重走一格,主帥、大將有移動加成,最低籌碼為一千,即一次最少要動用千人兵力等等。規則與象棋、圍棋都不同,反倒很象後世的戰棋遊戲。以吃掉對手主力或將帥為終極目的。
這場棋,馬悍(袁紹)佔優勢太大,與其說是對弈,不如說是對荀攸、徐晃、于禁等智士名將的考驗,同時也給在場所有人上一堂生動的戰略戰術課。
首先,由賈詡將代表兵力的泥人與小旗進行分配。這個分配不是胡亂分的,而是依據近期從魏郡、黎陽及陳留、濮陽等袁曹雙方處探得的情報,依據雙方出動將領若干、人馬數量、糧草儲備、役力輜重等等詳細軍情而進行分配。
由於此時還未開戰,所以雙方的警戒都沒調到最高。不少情況不難探查。就算有些情報比較難打探,奈何雙方準備時間甚久,花上幾個月,總能有所收穫。
賈詡很快調配完畢。馬悍分到八萬人馬及二百萬斛糧草,各種輜重車更是堆滿案牘。而荀攸一方就可憐了,只分到二萬人馬及三十萬斛糧草,尤其騎兵更少得可憐。幾乎拿不出手。
這就是這個時空袁紹與曹操的實力對比。
袁紹此次興兵八萬,加役力、民夫等非戰鬥人員,正好十萬。比歷史上的十二三萬,要少四分之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歷史上袁紹本有騎兵七八千(史載有馬匹近萬,但不是匹馬配一兵,而要預留一部分備用馬,做為戰損補充,以保持可持續戰力,這個比例通常為五分之一),遠超曹操,而在這個時空,袁紹卻只有不到五千騎兵。
袁紹兵力及騎兵大大低於原有歷史,這是有原因的,而且與馬悍脫不了干係。
首先是兵力問題。袁紹在圍攻易京時,歷史上他打了公孫瓚的埋伏,令馳援的黑山軍無功而返。這樣一來,在易京之戰中,損失不大,這才有後來南下十萬雄兵。但這個時空,因為公孫瓚得馬悍啟發,改進了通訊方式,結果袁紹埋伏沒成,反而遭到裡應外和,生生打了一場硬仗。這一仗造成嚴重損失,以至袁紹不得不從青州及冀州大量抽調兵力增援。
再一個,是俘虜問題。袁紹滅了公孫瓚之後,由於與馬悍的協議緣故,不但分走近半戰俘,更因趙雲出現,一擊敗文丑,盡收幽州軍戰俘之心。此後大量幽州俘兵逃亡至右平北及遼西。這些逃亡軍兵,大多為精擅騎術的騎兵,對袁紹的騎兵擴建,造成嚴重影響。結果最終只組建了七千騎,此次徵調南下,最多隻能動用五千騎。
與歷史相比,袁紹實力剝弱四分之一強。
再來看曹操,下邳之戰,他被呂布與馬悍前後殲滅約三萬人馬,不可謂不慘重。但當曹操逃回兗州之後,卻又收攏了三萬大軍,其中至少有二萬可用於與袁紹之戰。
這也有兩個原因。一是與歷史相比,曹操地盤縮小了,防守面積相應減少,兵力得以更集中;二是曹操大量招募新兵。
三國時期,諸路諸侯之所以兵力不多,一般幾萬上下,象袁紹十幾萬已經是巨無霸,真正的原因,不是人少,而是糧少,養不了太多兵。
就以冀州為例,據東漢順帝永和五年(140年)統計,冀州刺史部人口為580萬。半個世紀後,到190年,人口最少可漲到600萬。冀州在漢末還算是比較穩定的,受黃巾衝擊不大,人口損失及外逃不會超過百萬。這樣算下來,單是一個冀州,就有500人口,加上幽、青、並三州之半,說袁紹治下有七八百萬人口絕不過份。
如此之多人口,若袁紹放開手腳使勁招募,多了不說,五六十萬不在話下。但袁紹全部兵馬才多少?不會超過二十萬。制約他擴兵的瓶頸,就是糧食。以冀州之豐饒猶如此,其它諸州可想而知。
同樣道理,兗州也不缺人,只缺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