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他們根本不會在意,但在眼下,伯固的死活,直接影響到一場重大戰役。
“此事當真?”馬悍目光大盛,逼視得尉仇臺不敢抬。
“是,千真萬確……是小王之妹,伯固王的側妃派親信緊急傳訊。”
馬悍微愕,尉仇臺頂多不過三十許,他的妹妹……聽說伯固已經六十多了。嗯,弱國侍奉強國,送女送金送領土再正常不過。伯固的側妃傳訊,看來,訊息確信無疑了。
馬悍實在沒想到,自己臨出征前,曾放言“伯固王,你死定了”,結果,這傢伙就真的死了。
那麼,伯固之死,又會為這場戰爭帶來怎樣的影響呢?(未完待續。。)
第二百一十四章 【滅國之戰:真相】
(感謝大盟!!謝謝潔曦、趙無恤2014、★麻煩☆、飄渺vs、弈軒、♂隨風飄零♂,想不到過年還有那麼多書友支援,謝謝!)
~~~~~~~~~~~~~~~~~~~~~~~~~~~~~~~~~~~~~~~~~~~~~~~~~~~~
伯固的確死了,當然與馬悍的詛咒無關,因為在馬悍咒誓之前,這位高句麗王就已經死了。
伯固死得很正常,並無半點非自然因素,按理說,老王死,新王繼,一切都不應有問題。但是,最不應出問題的地方,偏偏就出了問題。
伯固有二子,長子就是拔奇,次子伊夷模。按長幼之序,當然應該是拔奇繼位為王,但是,在新王繼位的問題上,拔奇被卡住了。按《三國志》的記載,是“拔奇不肖,國人便共立伊夷模為王”,這顯然是古人的官話、套話。拔奇“不肖”,是誰定的性?誰又能代表“國人”?
高句麗此時還是一個半奴隸制的落後小國,它的強,只是針對其周邊諸鄰更小的弱國而言,而對於大漢,那就是螞蟻與大象的區別,大漢僅僅只用兩個邊郡,就將之壓得死死的。縱然在某個時間段高句麗能揮舞幾下螳臂,但從總體上看,依然是大漢二郡的附庸。在大漢朝這麼先進的國度下,還不敢妄言“國人”,一個舉國近半奴隸的蕃國,奢談什麼國人?
事實上,古往今來,古今中外,但凡涉及到權力之爭,王位歸屬,從來都是綜合實力的角逐,成王敗寇。概莫能外。民意這個東西,掌握在勝利者手裡及筆下。
按伯固遺孀、尉仇臺那位側妃妹妹的信上所言,拔奇性情粗暴,的確“不肖”,但伯固卻並無廢其王儲之位的想法,反而認為個性與年輕時的自己頗肖似的長子更適合當王。高句麗國,眼下最需要的,不是一位仁君,而是一個暴君。
但問題是,臣下們不是這麼想。拔奇的拔扈,得罪了很多屬臣,加上他又只崇武力,不懂團結,政治手腕更是一團糟。結果伯固一死,高句麗五族裡,除了拔奇妻族涓奴部支援他之外,其餘四族俱反對,共推平日裡極善於結交周旋、人望浮眾的伊夷模為王。
拔奇這下急眼了。他是個迷信武力的人——二子你不是人望比我高麼?行,我就打出一個比你更高的威望來!
自從建寧二年,玄菟太守耿臨進擊高句麗,伯固請降內附以後。整整二十餘年,高句麗與大漢都沒有發生過沖突與戰爭。拔奇也好,伊夷模也罷,都只帶兵打過周邊小部落。或者欺負一下夫餘。漢朝,準確的說是玄菟郡,他們是不敢惹的。
不過。眼下到了以軍功武力換名望的程度,那就什麼都顧不得了。拔奇身邊經常圍著一些曾隨其父王一起寇掠過大漢三郡的武將,這些人酒酣耳熱之後,最喜談當年如何搶掠三郡:
“漢朝就是不一樣,隨便一個平民所藏財物,就比貊人、邑婁人的族老都多。”
“漢女也是極好——我有一個兄弟,先前搶過一個邑婁女人當婢妾。邑婁女你們都知道,戶戶養豕,中央是溷圈,人居圈外,冬季以豕膏塗全身禦寒……我在兄弟家呆過一晚,媽啊!那個燻啊!後來,我這個兄弟隨大王殺入樂浪,搶了一個漢女。結果回家後二話不說,就把那個邑婁女賤賣了。”
“說起樂浪,我還記得大王搶的那個樂浪太守之妻,嘖嘖,那個細皮嫩肉啊……”
樂浪太守之妻,拔奇記得,小時候見過,是個很白的婦人……嗯,很白,因為他的父王很粗黑,騎跨在此婦人身上時,黑白對比鮮明強烈,令他印象深刻。不過此女在宮裡的時間很短,很快就被贖了回去。
整天聽這些言語,拔奇怎能不心動?同時對漢軍的戰力也漸存輕視之心。
正當拔奇蠢蠢欲動,欲與兄弟一別苗頭之時,好訊息接踵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