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部分(1 / 4)

小說:獵擊三國 作者:月寒

航,重返遼東。

馬悍此時回遼東,基於以下幾個原因:一是雒陽局面穩定,但誰也不敢保證這種穩定能持續多久,若不趁此機會回一趟遼東,以後不知何時才有機會了;二是有重兵鎮守,足以威懾內外,此時離開,正其時也;三是遼東剛經過一場動亂,身為主公,必須回去一趟安撫人心,穩定後方。

趙雲、太史慈、田豫、樂進、王烈都有來書,時間有先有後,但都表達了同一個意思:主公是遼東的擎天支柱,遼東是主公的基石,當此人心浮動之際。殛需支柱來夯實基石。

於是,馬悍回來了。

馬悍九月出發,順流而下,到東萊時正值十月。東萊一眾官員:太史慈、呂岱、柳毅俱前來迎接。馬悍對東萊諸將在此次北海之戰中的表現大加讚賞。

太史慈隨後稟報此戰的後續情況,馬悍這才得知,董昭的談判已經有了結果,袁紹同意以燕縣置換樂安國,外加一個文達。

據獻策的郭嘉推測,袁紹有七成可能會同意,賈詡則認為有八成——多出那一成則是因為有個文達。這個內弟與心腹,對袁譚而言,重要性甚至超過麾下大將呂曠,袁譚肯定會說服其父交換。

其實不用袁譚多嘴,冀州集團的幾位謀士一致認為,樂安國為平原門戶,若不能將之奪回,必將嚴重威脅平原。而燕縣隔著一條黃河,有事鞭長莫及。無事控制也費力,實為雞肋。以雞肋換屏障,這筆買賣做得過。

當然,有一個原因誰也不會說出來——若能奪回。誰願拿地盤交換啊!

太史慈以八百悍卒破六千袁軍,打得袁大公子差點變野人。如此勇猛,如此戰績,令一向不怎麼在意東萊軍的冀州集團大吃一驚。此次區域性衝突。重新整理了冀州集團對遼東集團戰力的認識,更加傾向於與之結好,共圖幽州。自然不會在意一個小小的燕縣。

馬悍聽罷,心下明瞭,這年頭還得看誰拳頭硬啊!如果此戰是東萊戰敗,袁紹哪會與他交換什麼地盤,怕早就陳兵東萊邊境,對那百萬糧倉虎視眈眈了。

交易完成,此間事了,馬悍與袁紹之間這場短暫的衝突,也告一段落。漢末群雄之間,因各自利益,分分合合,打打談談,今日兵戎相見,明日歃血為盟,亦屬尋常。

馬悍在東萊待了三日,等沓氏渤海軍基地的管亥率戰船隊前來迎接,旋即起啟,北上遼東。

馬悍並未急著往襄平趕,他先是到沓氏渤海軍基地巡視,觀看了管亥指揮的海戰操演,隨後又到沓氏造船塢視察。此塢為官方造船基地,擁有三十個泊位,但有所需,年造船百艘不在話下。

管亥引領主公視察了船料倉庫與木材儲存場,邊走邊道:“這些船帆、纜繩、桐油、漿漆,多數都是我軍接手後所備,幸好木材儲存夠多,否則必定影響主公造船大計……”

船料這些,有錢就可以買到,但適宜造船的木料卻是有錢買不到的。倒不是遼東缺木料,正相反,遼東深山老林裡的百年堅木,歷朝歷代都是最適宜造船的材料,每年都有揚州、荊州一帶的商人來遼東採購木料,或自用,或轉賣荊、揚水軍。

但木料有個麻煩,不是砍下來就能用的,最少得陰乾三年,也就是說,得提前儲備。馬悍近一年來大量運兵運糧,對船隻的需求量大增,造船塢每天都在開足馬力製造新船,若不是有遼東數十年儲備充足的木料,別說造新船,連修補老船都成問題。

馬悍詳細詢問了工匠的情況,管亥給了他一個意外的答案:“遼東擅造船的匠人本不多,原本很難滿足主公要求,幸好主公當初從徐州弄來的近萬人口中,有不少熟手,這才沒耽誤事。”

馬悍當年從廣陵之亂中解救了數萬百姓,其中近萬人願隨他北上,以避徐州之亂。徐州水系眾多,支流縱橫,當地百姓多多少少都通水性,也熟悉船隻,所謂“南船北馬”是也。要僱人造船,使用南人,其快速上手及熟練程度,可不是見水都暈的北人能比得了的。

馬悍欣然,最後向管亥下達一個指示:“我要在建安三年以前,看到二百艘樓船、三百條鬥艦、艨艟,其餘運輸船上千條。”

管亥心算一下,道:“目下已達到主公三成要求,還有兩年,亥定然盡力而為。”

馬悍盯住他,重重道:“不是盡力,是必須!”

管亥似有所悟,胸膛一熱,振聲應道:“是!必須!”

十月中,馬悍來到平郭,接見了平郭丞、遼東工官蒲元,同樣視察了平郭軍器製造。

蒲元因在軍器製造方面取得的成果而被提升為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