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邊有大量張楚在山東急需的人才,從山西來的人員很容易就融入了山東,保安軍對登萊地區的控制更加嚴密了,而且工廠的技術水平得到了提高,保安軍可以在山東生產武器了。
張楚倒不是想騙崇禎皇帝的錢,出兵遼東確有其事,這次出擊的人員並不要求多,卻要都是精銳,而且還要經過專門的訓練。
張楚挑選出了兩千名精銳作為這次行動的骨幹,這其中即有由山西過來的老戰士,也有在山東招募的從遼東跑出來的遼東人氏,他們對後金人有著刻骨銘心的仇恨。
這些人集中在一起開始了艱苦的訓練,張楚決定在不久的將來開闢遼東新和戰場。
第三百六十四章 遼東的土地
拿了崇禎皇帝的錢,張楚很有信譽的積極做著出兵遼東的準備。出兵遼東是張楚的既定戰略之一。
張楚對於將中華民族拖入愚昧和黑暗的滿清恨之入骨,堅決要在他們還沒有強大起來之前將其消滅掉。同時也有現實的考慮,大明朝早已腐朽,滅亡是早晚的事,但張楚不能等著它自己滅亡,又不能與大明全面開戰,加速他滅亡的過程,因為那樣正當張楚和崇禎打的熱火朝天的時候,皇太極過來坐收漁人之利,將會造成更多的生靈塗炭,所以張楚要先消滅後金,至少是讓他們沒有壯大的機會。大明在張楚與後金開戰時獲得好處的機會很小。以崇禎皇帝的智力水平和那幫只知道黨爭和利益的大臣只會將大明搞的越來越弱。
張楚的另一層考慮就是,每個王朝的滅亡往往是因為人口增加土地兼併而引起的,面對大面積的饑荒,東北廣闊的黑土地如果進行有效的開發,成為中國的一個大糧倉是被後世所證明了的。
世界上的事務發展往往都很詭異,中國東北的三江平原、黑龍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的廣大地區有著肥沃的黑土地,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雙筷子也發芽”的美稱。女真人就是從這些地方發展起來的,這片沃土沒有孕育出文明,反而造就了一批野蠻的以搶劫為生的強盜。這夥強盜最終還入主了中原,藉口保護祖先的龍興之地,禁止漢人進入東北,這些地方才荒蕪了。張楚不想讓這種蠢事發生,所以決定先佔了這些地方再說。
張楚在帶領準備北上遼東的隊伍緊張訓練的同時,也在關注著造船廠內船隻建造的進度,海船是這次行動成功的關鍵,部隊的人員運輸,後勤補給都要靠海運來完成。大型戰艦肯定沒辦法完工,張楚要求一些小的武裝運輸船在行動開始時近期完工就行了。
感到無比興奮的還有登萊巡撫謝璉謝大人,他每日裡不是跟著張楚看他訓練,要麼就是去船場檢視造船的進度。他始終有一個心結,生怕張楚在山東地區突然又宣佈反叛了,那麼他這麼長時間的隱忍就全白費了,而且他還將成為大明的罪人。只有張楚到遼東與後金一開戰,他這塊心病才能去掉。
時間過的飛快,轉眼到了崇禎六年的春天,天氣轉暖,冰雪消融,到了適合在東北開戰的季節。
對於由誰來帶隊執行這次危險的任務保安軍內猜測了很久,最終張楚宣佈由自己親自出馬,這個決定立時引起了大家的一致反對。可張楚的理由很充分,這個計劃是我制定的,隊伍是由我一手訓練的,沒有人比我更熟悉這個計劃中的一切,帶兵打仗的水平你們也不敢說比我強,更重要的是我是大帥,我說了算。當然張楚也耐心的向大家解釋了自己這樣做的原因。後金將是保安軍最主要的敵人,張楚此去要了解遼東地區現實的狀況,摸透後金作戰的方法和習慣,為今後與後金決戰做準備,況且與保安軍戰士在一起自己不會有危險的。
張楚有最終決定的權力,大家為他擔心,決定還是要執行下去的。
在一個天氣晴朗的早晨,張楚帶領兩千保安軍登上港口中的海船,向著遼東大地進發了。
前來送行的謝璉看著揚帆遠去的海船,忍了很久的淚水終於流了下來,他終於不用再擔心張楚的反叛了,大明收復遼東的努力又一次開始了。
張楚這時無心去想謝璉的感受,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帶領這支隊伍打擊後金,然後再安全的返回。不但要打擊敵人,還要儲存自己。為了能達到戰術目的,張楚進行了周密的策化和細緻的準備。這次行動要以突襲為主,避免和後金的正面交鋒。
天公作美,橫渡渤海的艦隊沒有遇到大的風浪,安全到達了大淩河口,隊伍中的遼東士兵準確的指引船隊找到了可以依靠的地方,士兵們乘小船登上了遼東的土地,負責偵察計程車兵立即向內陸挺進,制高點上有士兵建立起了警戒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