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這個戰略要點。
在後金人佔領旅順幾天之後,幾艘小型的戰艦出現在了旅順城外的海面上,看到旅順城頭飄揚的後金旗幟然後轉舵向著外海開去了。
在船上的是張楚、王承恩和一部分保安軍士兵。
張楚和王承恩兩人站在船頭都默不作聲,看來他們來晚了,旅順已落入後金人之手,黃龍肯定凶多吉少了。
張楚是在從山東過來的補給船送來訊息才知道旅順被後金人攻擊,他立即命令在遼東的保安軍登上補給船,動身前往旅順增援黃龍。
張楚接到訊息已經晚了,當他趕到時旅順已陷落多日,張楚的船主要是為運送補給的小型船隻,戰鬥力並不強,在遼東的保安軍也只有兩千人馬,面對著堅固的城牆和紅衣大炮的旅順城他們也沒有什麼好辦法。
張夢無奈只能命令艦隊撤離,返回山東再想辦法反制後金人的進攻。
張楚回到山東見到了如同熱鍋上的螞蟻的謝璉。
謝璉早就接到了黃龍的求援文書,他作為登萊巡撫有救助旅順的義務,可現在他卻一籌莫展,在孔有德叛亂後登萊的軍隊大部分投靠了叛軍,餘下的經歷了登州、萊州的保衛戰,戰後餘生計程車兵沒有幾個,真正有戰鬥力的只有張楚的保安軍了,而此時張楚卻又帶著保安軍主力在遼東襲擊後金人,更要命的是孔有德在叛亂時拐走了在登州的所有水師力量,連天津的水師都被孔有德俘獲了,謝璉奏請皇帝重建登州水師,皇帝也只提供了點兒物資,錢糧卻沒有給多少,在登州建造的都是一些小型的運輸船,想要透過海上進攻後金的大隊十分困難。
謝璉知道自己的力量不夠,一方面積極準備,並將訊息透過運輸船傳給在遼東的張楚,同時將黃龍的救援信轉給了皇帝,希望皇帝能夠協調各方,派出援軍救援旅順。
黃龍還是太天真了,什麼事情到了朝堂之上必定會變得十分複雜。
黃龍本是草根出身,本來就沒有什麼根基,他所率領的部隊大多也是收編的毛文龍的殘部,死了更不會有人心痛。所以各方勢力都不願將本方的將領派出去救援,大臣們在朝會之時互相推諉、指責,都想將禍水引向他人,沒有人擔心大明城池的陷落。
崇禎皇帝自己也不敢直接下令派出援軍,因為如果援軍被打敗,這失敗的責任只能由皇帝自己來承擔,他多麼希望有大臣們勇於站出來,將他的意思講明,如果出了問題再由這個大臣承擔責任。
大明朝廷裡如今在位的大臣們透過這幾年都摸透了皇帝的脾氣,知道皇帝優柔寡斷,喜歡諉過於人。誰也不願當那個冤大頭。一個個在朝堂上誇誇其談,就是不講實質內容,十幾天過去了竟然沒能商量出一個結果來。最後還是後金人為崇禎皇帝解決了這個難題,他們攻下了旅順城,已沒有了救援的必要。旅順陷落的訊息傳來,朝中大臣又都沉默了,遼東形勢進一步惡化,朝廷應當怎麼辦,在東河諸島的十幾萬軍民今後怎麼辦,沒有人先開口提出建議,大臣們都在揣測崇禎皇帝的想法,等皇帝露出口風再順著皇帝的想法說,這樣肯定不會猜錯。
崇禎皇帝更不願意先開口,關於遼東的戰略幾經轉變,光督軍的大臣就殺了好幾個,如果再次失敗總不能將責任追究到皇帝的頭上來。因此在朝廷裡崇禎皇帝與大臣們每日裡進行著毫無意義的朝會,任由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了。
相對於朝堂之上相互扯皮的君臣,在山東的張楚和謝璉的態度很明確,一定要奪回旅順城,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牽制住後金。
可張楚他們要想反攻旅順卻也是困難重重,張楚讓參謀們做過推演,如果要收復旅順城至少需要兩萬人馬,並且要有大型戰艦炮火的支援。搞這樣一次行動需要大量的物資和糧草,如果光憑張楚自己的力量去幹將是得不償失的,參謀們都傾向於取消行動。
張楚因此也有些猶豫,在那裡思考著怎麼行動會有最佳效果。
王承恩在張楚身邊束手無策,他的想法很簡單,後金人佔了大明的地方肯定要搶回來,可怎麼搶回來卻沒有一點兒頭緒。
“皇帝還有錢嗎?”久不出聲的張楚突然向王承恩來了這麼一句。
“皇帝富有四海怎麼會沒錢。”提到皇帝,王承恩習慣性的要維護皇家的尊嚴。
“我問的是皇帝能不能拿出錢來打仗。”張楚不想聽王承恩為皇帝吹噓,直截了當的問。
“皇帝拿錢出來打仗應該很困難,戶部的大臣很不好說話的。”王承恩久在宮中對於朝堂上的事還是很清楚的,皇帝要辦事,沒有大臣們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