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是運氣好還是本事大,在賊人鬧得這麼厲害之時帶隊在城外剿匪卻又安然無恙,說他通匪,可他又敢回到城裡來,要怎麼處置他還真不好辦。
吳百戶見了知縣也不行禮卻站到了旁,他身後的一個年輕人走了過來,向知縣拱手道:“馬知縣,神交已久這次終於見了面了。”
馬知縣看著這個無禮的年輕人心中疑惑,只見他衣著普通,不像什麼大家的公子,怎麼敢這樣和他說話,於是怒道:“你是什麼人?”
“我是張楚啊,我給你寫過信的,大明保安有印象嗎?”張楚走近回答。
馬知縣的頭髮根一下子豎了起來,下身傳來濃濃的尿意。這個吳百戶果然與賊人有勾引,而且還將賊人引到縣衙裡,想要招喚衙役上來,可放眼望去大堂上已沒有一個衙役,只有幾個不認識的官兵站在那裡手持刀槍對他怒目而視,馬知縣知道一切都完了,癱坐在大堂的書案後說不出話來。
“想起來了,想起來就好。現在你是個死人了,根據大明律,一縣之長負有守土之責,丟了縣城,是要殺頭的,你想現在死還是以後死?”張楚步步緊逼,已快趕到大堂書案的後邊了。
馬知縣當然不想馬上死,可作為一個讀書人他又放不下面子當場求饒。只是顫顫巍巍的從椅子上站起來說不出話。張楚卻沒有給他思考的時間,對身後的衛士說:“拉出去,找個沒人的地方砍了,不要在這裡,弄上血不好收拾。”
兩個衛士過來拉起馬知縣就走,到大堂門口時馬知縣抗不住了,大聲喊著:“我不想馬上死,讓我幹什麼都行。”衛士放了手,馬知縣在地上跪爬向張楚:“我投降,我投降,大王饒命啊,饒命啊!”
張楚命令先把他押到一邊,衛士過來將馬知縣拖了出去。
張楚轉身面向縮成一團的宋師爺:“你不用怕,你還有用,一時半會你死不了。以後會怎麼樣看你的表現了。”
宋師爺連聲的求饒。
衛士過來將宋師爺帶走清點縣中的財物賬冊去了。
一大早李忠孝就被告知說要搬家了,全家人只能跟著保安軍向縣城走來。在被抓的這一個月裡賊人倒說話算數,沒有虐待他,也沒有騷擾他的家人。不過日子過的確實清苦,每日裡都是按工作量領取糧食,開始幾日還放下下侯爺的架子,想要為大明王朝進盡忠,不肯到賊人那裡去幹文書的工作,賊人也沒有催促,只是沒有糧食送來,一家人馬上就斷了糧,看著飢餓卻強忍著不出聲的妻女,李忠孝只好走去來找到了守衛。自己到張楚那裡去報到了,餓著肚子忙碌了一天才領到了一點糧食,回去全家動手煙熏火燎的將飯做熟才吃上了到這裡的第一頓飯。那可惡的賊人早已將家中的僕人帶走不知到那裡做工去了,使奴喚婢的大老爺一切事情都要自己動手了。可這樣全家還是吃不飽,李忠孝只得找張楚答應妻女去女童學校教書。全家上下其勞動果然生活大為改善,已經能夠吃飽肚子了。
李忠孝侯爺過上了以前從沒有過的生活,自己掙來糧米,然後再與妻女一起做飯,全家人坐在一起吃的津津有味,連一個飯粒也不會學浪費。
經過一個月的時間他發現張楚並沒有騙他,他和他的家人領取的米糧確實要比別的做工之人多,要是與周圍其他人比還真是過上了不錯的生活。就連張楚的吃穿用度也比他好不了多少。
張楚帶著他在縣內各處行走,處理各種事務,他第一次真正看到了窮人日子是怎麼過的。走進了百姓昏暗插不進腳的屋子,見到了餓的只剩皮包骨的快死之人,心中慢慢產生了一種不一樣的感覺,如果自己以前能節省一些,將省下來的糧食救濟災民,那麼許多的人也許不會死。當年在朝堂之上慷慨激昂高談闊論,做救國救民狀,真的救了災民嗎,大明的災荒真是全由天災造成的嗎?
第四十二章 保安進城(二)
李忠孝跟著張楚到了延長縣的大堂之上,看著馬知縣不適應如何面對。馬知縣和師爺被帶下去之後,張楚對他說:“這個馬知縣管理的不行,全縣上下需要個管事的人,如果由我們這些沒經驗的人管理,說不定會加劇饑荒,餓死更多的人,你為了救全縣的百姓要把這個縣管理起來。”本來李忠孝想要站出來說自己作為大明的官員誓死已不做賊人的官,可這幾日的見聞使他猶豫了,官府多收一分的捐稅就會有許多家庭破產,許多饑民餓死,這些無知的賊人人管理一個縣不知要造成多大的混亂,又有多少家庭因此流離失所,還是儘自己的力多救一人是一人吧,反正自己已經辭官,並且落入了賊手,名聲什麼的就管不了那麼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