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一般地難看。
他的艦隊雖然撐到天明,利用能見度好轉,透過一場炮戰擊退了囂張無比的德國海軍,但是付出的代價卻極其慘重。
離開斯卡帕灣時,坎寧安司官帶了九艘戰列艦,十四艘巡洋艦,二十艘驅逐艦,但現在,他的手上只剩下四艘戰列艦,七艘巡洋艦和十艘驅逐艦,實力縮水了一半還有餘,可謂是遭遇了空前絕後的大慘敗。
前後總共吃了對手五發十六英寸炮彈納爾遜號戰列艦,此刻的狀態同樣不佳。
艦內艦外全是一片忙亂的景像。
打在前主炮塔的那發炮彈,是二萬米外命中。其以和炮塔頂部接近七十度的角度落下,砸中了炮塔頂部。這是一發使用了強裝藥的“重彈”,納爾遜號主炮塔頂部七英寸厚(約180毫米)的裝甲根本無法抵擋,被其輕易地擊穿,而後炮彈落入提彈井裡炸開,殺死了炮塔內所有的炮手和水兵。整座炮塔就此喪失作用,不回港返廠大修是不可能恢復戰力。
炮彈爆炸時在炮塔內部燃起了大火,經過損管隊員的搶救,大火已被撲滅,加上隔火防爆門設計得力,很好地發揮了作用,倒是沒有漫延到彈藥庫。不過被打爛的炮塔頂部的破口處,此時仍然餘煙鳧鳧。
二號炮塔同樣也中了一彈,不過是打在最裝厚的(410毫米)正面,加上由於入射傾角較大,幸運地令這發炮彈發生了彈跳,彈飛後落入數百米外的海上不知所蹤。
第三發命中打中艦艏前甲板,穿入後在內部爆火炸,將整個艦艏前甲板炸得大片朝天翻起,水平甲板扭曲得“象被野豬拱了地一般”。
第四發炮彈擊中了該艦後艦橋室,照舊一擊而穿,包括無線電室在內的數個艙室遭到毀滅性打擊:納爾遜的艦上裝置在這一擊下全毀,完全喪失去了通訊能力,只能靠訊號旗和燈光同友軍聯絡。
最後一發炮彈則洞穿了艦尾水線上1。6米處的裝甲帶,並以摧枯拉朽之勢鑽進了鍋爐艙後爆炸,這一擊令納爾遜號上四分之一的鍋爐失去了作用,加上先前中雷造成的損失,令該艦的最大速度下降到了十六節。
同樣是十六英寸級別的火炮,那兩艘“惡魔戰艦”的主炮的威力,比他這艘“條約時代”的遺產的威力要大得多。納爾遜號的主炮由於使用了“輕彈”設計,加上十幾年前製造,其威力和十五英寸的主炮相比優勢並不是很大。相比之下,對面的德國戰列艦使用的同口徑的十六英寸主炮,威力卻大得讓人膽戰心驚,打在納爾遜號上,幾乎每發炮彈都造成了有效的擊穿。
至於艦上還捱了三發德國袖珍戰列艦打來的11英寸(283毫米)炮彈,這些小傷就不提了。
炮戰中,其餘的三艘英國戰列艦除了吃了一些五、六英寸級別的炮彈,根本就沒有被德艦大口徑火炮瞄準過。先前的炮戰,德國人的作戰思想很明確,就是想擊沉他這艘皇家海軍殘存的最強戰列艦,所以所有的大口徑艦炮全部都瞄準他射擊。
若不是一夜大戰,德艦的主炮炮彈已接近耗盡,被迫撤退,他們要是再糾纏下去,坎寧安知道自己的艦隊肯定兇吉少。
幸好今天挪威海一帶風高浪大,無論是航母還是陸基飛機都無法升空起飛。否則這個時候再有德機出現給其“補槍”,他的這幾條主力艦,恐怕一條都無法生離卑爾根外海。
坎寧安可以想象出回國後自己將要遭遇什麼,軍法處的審訊,問責肯定是跑不了的,而他本人也將帶著“一夜之間損失艦隊噸位創記錄的指揮官”的名聲而“永垂青史”。因為去年十二月的挪威海戰,皇家海軍的整體實力,已從並列世界第一,掉到了世界第二的位置。而今日過後,他們連第二的位置也保不住了,無論海軍噸位數量還是戰列艦擁有量,已被排在第三的日本海軍超過。
唯一讓英國人稍感“安慰”的是,什麼都“沒做”就變成“世界第二”的日本海軍,目前還是英國人的“盟友”。
站在艦橋上,看著納爾遜號戰列艦主炮頂部上那個被德艦十六英寸炮打出來的巨大破口,坎寧安覺那象是一個人正對著他露出咧開的大嘴,正無情地嘲諷著他這個敗軍之將。
不久前戰敗返回斯卡帕灣,在自己的房間裡自殺的菲利普斯中將的心情,坎寧安現在完全理解了。軍法處的問責,民眾的憤怒,水兵家屬的眼淚,這些東西加起來,都太沉重了。
自殺謝罪?想到這,坎寧安摸了摸自己腰間的配槍,但剛升起的念頭很快被他壓下。
“不!我雖然戰敗了,但我得象個男人一樣,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失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