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去幫忙救治海灘上的日本傷兵,甚至宣告海灘上的日本重傷員,紅軍方面允許他們轉移到上海的租界醫院接受救治。
對此,林漢手下那些來自東北,被他灌輸了太多“只有死日本人才是好日本人”思想的東北學生們,那些極度仇恨日本人的學生,他們無法理解紅軍上層對侵略軍傷員的這種過度的“人道主義”作法,身為未來人的林漢倒是明白這一點。
他對學生們解釋道:
“這是王道而不是霸道。”
“戰爭,並不只是在戰場上殺人那麼簡單。外交戰,宣傳戰,心理戰都同樣的重要,有時甚至更重要。”
“這世界上絕大多數的戰爭,實際在戰爭暴發之前,勝負就已經分出了。將領和軍隊的作用,不過是完成這個必定的結果罷了。”
林漢理解紅軍高層的想法。一來這是難得的高姿態的對外形象“包裝”的好機會,讓世界各國重新認識紅軍。二來,這可以消彌海灘上日軍拼死決戰的必死之心,減弱他們的抵抗意志。三來,海灘上的這批日本登陸軍在紅軍前期攻勢中實在被打得太狠太痛了,部隊損失率接近百分九十,再不製造機會讓他們有機會添兵,弄不好這隻被打得太痛的猴子今晚就會跑了。
林漢的這個提案,恰好符合了李潤石的把浦東變成日本人不斷失血的傷口戰略設想,所以他的意見一提出,紅軍高層幾個領導稍一商量就同意了他的建議。紅軍這些領導都是人傑,他們在林漢腦洞大開建議的基礎上再作發揮,藉此發動宣傳輿論攻勢。
在派出日本人充當信使之前,紅軍方面已經於早上十一點向正在南京交涉的英國談判代表提出了要求暫時停戰的建議。當時這夥囂張的英國代表還不知道自己的艦隊在東海上遭受了重創,直到用電報聯絡後才明白大事不妙。經過一番交涉後,一直拖延到十二點時英日高層才知道上海前線的局勢已嚴重到這種程度——死要面子,報喜不報憂,拖延報憂報喪,這是官僚主義的通病,哪個國家都不例外。
在知道登陸部隊的窘境後,英日雙方很快同意了暫時休戰。中方這時才在下午兩點派出被扣押的日本領事館成員充當談判代表過去送信交涉。
在這紅軍主動提供的休戰期,還真有膽大不畏死的外國記者,而且數量是一大批。他們一起湧向浦東的外海灘,採訪前線交戰的雙方。
當日本人藉著轉移傷員的機會,偷偷地玩“夾帶”透過海路往海灘上添兵時,紅軍方面則在本方的戰線上架起高音喇叭,對著海灘上的日本兵進行反戰演講,其間還穿插播放一些日本的本土歌謠。
紅軍佔領上海後,並沒有把這裡變成完全對外封閉的土地,反而向全世界宣告,歡迎各國記者前來進行採訪報道,以方便“讓全世界聽到我們的聲音”。所以七月份時雖然大批外國僑民乘船撤離上海,與此同時卻有大批外國記者進入上海,當然,這些人中肯定也夾帶了不少外國間諜。
停戰協議原本只到傍晚七點為止,但後來本著“人道主義”的原則,紅軍方面順應日本人的要求,又有意地將停戰時間延長到了晚上十二點前。
午夜十二點後,海灘上的日本傷員撤離完畢,絕大部分傷員透過海路被撤走,而重傷員則透過陸路被轉運到上海租界醫院,他們將在那裡經過短暫治療後,交由國際紅十字會的醫療船轉運回日本接受治療。對於這些傷員,紅軍領導很大方的表示他們可以在這兒住院一直住到康復為止,而且不會遭受戰俘的對待,但死要面子的日本人當然不可能同意這一點。
事後,林漢操縱自己在西方媒體裡的勢力,對這一事件大肆鼓吹炒作,稱之為“戰爭中人性的閃光”。但是,在心裡他卻呵呵地笑著:這些重傷殘廢的傷兵不死,回日本後可是要給日本人添負擔了。
八月一日十二點一過,時間進入到八月二日後,浦東的海灘上再次響起了槍炮聲。
第190章錯誤的戰爭
八月六日,晴。
轟炸剛剛結束,討厭嗡嗡聲終於離去。
山田仁和大佐從地下的掩體爬出來,兩眼茫然地看著遠處天上逐漸消失的黑點,他的身上沾滿了骯髒的泥水。
空襲過後,日軍陣地上到處是燃燒的火焰以及慘叫的傷兵。即使有海風不斷地洗滌,空氣中漂盪著被汽油燒焦的人肉的臭味,依舊怎麼也無法吹散。
登陸上海浦東灘頭已有七天,他的部隊的依舊被紅軍牢牢地堵在距海岸線十公里左右的範圍內,難以寸進。
雖然後方支援的艦炮可以打得更遠些,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