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思路令李華梅十分地無語,好在他們的想法和林漢的預想相差不遠,她也決定配合他們一番。
為了迷惑英國人和安撫美國人,日本在建造大和號時,公開宣佈日本只造一艘戰列艦。1936年的中國戰爭中,日本先後損失了兩艘航母,倒是為海軍造航母騰出了大量的空餘噸位,其補上缺失戰艦的行為倒也無可厚菲。加上日本人手中也有大量的早期無畏艦到期,日本宣佈只造一艘戰列艦,倒也沒有引發美國人的不良反應。比起英國人正在制定的建造數艘喬治五世級戰列艦的預案,以及美國正在建造中的兩艘北卡羅納級戰列艦,日本人宣佈只造一艘大和號,已經是很“愛好和平”了。
只是英國人和美國人都不知道的是,此次正在建造中的大和號戰列艦和武藏號航空母艦,全是標準噸位六萬噸的鉅艦。
不過,腦洞大開,以為世界是按自己意識運轉的日本海軍部的官員們並不知道,在德國人提前交貨運過來的三萬噸水壓機裡,隱藏著李華梅和喀秋莎的“核心”。
透過這臺水壓機被釓製出來的大和號和武藏號的龍骨,從一開始就被兩女侵蝕過。這兩艦在建造過程中形成的“原始艦魂”,直接就是以中國艦魂和俄國艦魂為基礎建造的。日本人費盡心思建造的大和號戰列艦和武藏號航空母艦,不過為人作嫁衣裳的結果。
就當大和戰列艦的龍骨開始鋪設時,1938年十二月,日本關東軍在諾門坎和蘇聯紅軍發生了大規模的衝突。
從1937下半年起,由於蘇聯紅軍明目張膽地支援東北抗聯的活動,蘇日之間的小規模的流血衝突就從來沒有停止過。而日本陸軍中的“中二”鷹派們,在這過程中的“火氣”也越來越大。只是當時日本上層心知自己的虛弱,總算還明白日本不可能同時和中蘇開戰,一直強行壓制著關東軍,千方百計地提防這些“馬鹿”們的獨走惹事。
但這勒緊的韁繩,在岡村寧次擔任關東軍的總司令後被故意地放鬆了。
現在的日本陸軍軍部,已經分裂成了兩派。
一派是清醒派,以岡村寧次和石原莞爾為首,心中已經意識到東北是個大炸弓單,這塊有毒的肥肉,還是早點吐出去的好,這樣才有可能保住朝鮮。只是受日本國內的全民上下“能進不能退”,“能吃不能吐”的狂熱軍國主義侵略思維的影響,這些聲音只能偷偷摸摸地私下討論,從來沒有人敢公開喊出來。
另一派無非就是鼓吹死保滿蒙生命線的年青的少壯派們,他們戰略眼光一塌糊塗,卻很懂得大喊“政治正確”的口號。
岡村寧次和天皇崇仁秘談多次後,決定在日本陸軍中進行大清洗,以清除這些喜歡自行其事的“不穩份子”。他故意將關東軍中持類似想法的人透過人事調動放在一起,甚至故意縱容鼓動這些人私下開戰。
在岡村寧次看來,這是一舉數得的想法。一來可以透過和蘇聯紅軍正式交火,摸清對方的底。二來也可以藉機清理掉一大批不聽話的“馬鹿”們,三來則可以透過這場小規模的衝突戰爭,以供上層決定在未來的中日戰爭中,是否還需要死守東北。
這個位面諾門坎戰爭的起因,是當時關東軍發現一支在東北境內活動的解放軍游擊隊正要透過中蒙邊境退出東北迴到中國去“過冬”。關東軍很快發起追擊行動,卻在邊境線上和前來接應游擊隊的蘇聯紅軍對峙。
已經受了蘇聯紅軍這種拉偏架打黑拳般一年多氣的關東軍,此時終於已到了忍耐極限,對峙不到半小時後,關東軍主動開火,雙方隨即大打出手。
早有準備的關東軍最初三天的戰鬥十分地順利,打了對面的蘇聯紅軍一個措手不及,戰場一度深入蒙古境內。儘管斯大林進行的是“有限度”的大清洗,但是蘇聯紅軍的戰鬥力還是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出於“摸底”的心思,此次日方主動開戰,出動軍隊全是精銳部隊,先後出動動兩個師團共計三萬餘人,一百多輛坦克,而加上後續部隊總計達到五萬人。
而蘇聯紅軍方面則出動十萬人,四百餘輛坦克。
雙方在諾門坎地區打了整整一個月,一個月後,已經達成了“試探”目的日軍在付出極大的代後,主動地後撤,雙方很快透過“和談”的方式休戰。
交戰的結果,關東軍戰死近萬人,傷、病、殘者三倍於此,蘇聯紅軍方面損失略大於關東軍。
雖然蘇聯紅軍在大炮、坦克和兵力上都有著極大的優勢,但在戰爭中的損失卻大於對手,很顯然這是大清洗造成的惡果。而日本方面則從自己軍隊慘重的傷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