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部分(2 / 4)

密談判,1933年起,德國先是單方面出資,在利比亞的卡普國港的東南部地區開始修建配套的基礎設施。這一項基礎工程的建造工作,一做就是四年,其間耗資無數。1937年六月時,才開始在選好地點進行鑽井工作,到了1937年九月,當齊柏林號航空母艦下水服役,第一口油井開始出油,而在接下來的兩個月裡,周邊地區更有數十口油井開始陸續出油。

之所以用了四年的時間才打出第一口高產油井,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利比亞地區是個落後的沙漠國家,前期的基礎工程配套設施近乎無,一切只能從頭做起。其次是早期的石油鑽井技術還不夠成熟,當時最大的開採度不超過一千八百米,還需等待更深的鑽探開採技術的進步。

而第三個原因卻是德國人自己有意地在拖延。

所謂的小兒持金於市,1936年前的德國,國力依舊不足以完全防備邊上的義大利“黑吃黑”吞了他們在利比亞的石油利益,而利比亞本身就是義大利人的殖民地,在德國能夠絕對地壓制住義大利,逼其老實地“聽話”前,漢娜也不敢過早地洩露油井的具體的鑽探地點所在。而為了能讓義大利人老實地合作,在石油利益上雙方也是簽訂很公平的分紅原則。但就算是這樣,德國對義大利這個“麵條”盟友,仍然是防備有加。直到德國自認國力軍力有能力壓制住“不老實”的義大利人後,在利比亞鑽探的那些油井才在短時間內紛紛開始出油。

德國是一直等到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被英法操縱的國聯對其進行石油禁運(實際上並沒有真正地禁運),需要取得德國的支援後,方才加快了在利比亞的石油開採工作。——事實上墨索里尼也並不是“老實人”,漢娜得到情報,早在德國吞併奧地利的過程中,墨索里尼就曾動過獨吞利比亞油田的想法,只是在陸軍和空軍的強烈反對下,意識到德意間巨大的軍事實力差距後,方才放棄了這個誘人的念頭。

到了1938年德國吞併蘇臺德時,新開發的利比亞油田,每月的石油產量已突破二十五萬噸,而新的油井還正在鑽探中。擁有漢娜提供具體油井座標的德意石油公司,每個鑽井都是一打一個準,利比亞油田產能,每個月都在快速上升中。即使按最保守的角度去估計,光是1938年這一年,從利比亞油田,德意兩國一年就可以獲得超過四百萬噸的石油。這是一個可觀的數字,要知道二戰前義大利一年的石油需求也不過是兩百萬噸左右。

利比亞油田的開發,大大援解了德國石油來源路線單一的問題。無論是漢娜還是林漢,都不會想把德國的石油安全問題完全押在蘇聯信守合約承諾和保證羅馬尼亞的永久中立的基礎上。開發利比亞油田,另一個重要的意義在於和蘇聯的談判中擁有更多的籌碼——但是,這也只是多了一個籌碼而已。

利比亞的石油雖然好,最大的問題依舊是安全問題:周圍全是英法的殖民地。一旦開戰,極有可能被英法攻擊。林漢和漢娜不惜成本開發利比亞油田,本意上也只是為德國多一條備用的石油通道而已,兩人其實都心知這條通道並不安全。唯一能做的,就是利用這條通道,在戰前儘可能多的讓德國囤積石油的戰略儲備。

1938年後,隨著英法在捷克問題上的退讓,以及德國在歐洲得到更加強大的話語權,先前還曾想過動點壞心思的義大利人,現在在德國面前,也愈發地開始老實起來。1938年三月,德國兵不血刃地吞併捷克的蘇臺德地區後,義大利方面甚至已悄悄地向德國拋去“媚眼”,私下想和其討論“結盟”的話題。

但是,深知義大利“豬隊友”屬性的漢娜和林漢,對於義大利主動送上門來的熱臉蛋,矛盾不已,只感覺貼也不是,拒絕也不是。

義大利軍隊在二戰時拙劣的表現,一直是後世軍迷中間談笑吐糟的話題。雖然深知二戰“真實”歷史的林漢和漢娜,都認為義大利軍隊的戰鬥力有些過度被黑了——相對義大利的陸軍,其空軍和海軍在二戰時的表現都很不錯,尤其是海軍,在地中海的表現甚至足夠嘲笑德國海軍。

至於陸軍方面,義大利在北非的部隊,其實也有不少有著令人一亮的表現。比如著名的阿拉曼戰役時,隆美爾的德軍搶了義大利人的交通工具逃走時,若不是他的義大利盟友依舊頂在前線拼力抵抗,哪裡輪到得這頭沙漠之狐逃走。義大利陸軍戰鬥力上不去的原因,一個是沒錢,裝備差,另一個原因,卻是義大利人散漫的天性的地域差距的問題。

義大利本土,北部分地區工業化程度較高,這裡是墨索里尼的“基本盤”,這裡徵到的義大利士兵,在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