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部分(1 / 4)

未來,從來都是屬於有準備的人,林漢還有好幾年的時間去準備。雖然歷史現在已面目全非,但是林漢今天手中的底牌已今非昔比,背靠中德兩個大國,如果操作得好,甚至在將來連蘇聯都可拉到這邊來。

第212章中德戰爭準備

1937年的西班牙,早已成為英、德、蘇三國檢驗新武器和新戰術的試驗場。

而1937年的德國,則正處於充滿無限希望的高速上升期。透過大舉外債的方式,漢娜象歷史上的希特勒一般,在德國製造了一個虛假的繁榮期。而透過援助中國革命而製造出的一個四億五千萬人口的超級大市場,更讓德國上下所有人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1937年的二月,是德國全體工業部門最快樂的一個月。來自新中國的代表團在德國各個工業區考查,簽下一個又一個讓人眼紅的大訂單。雖然此時的中國還未完全統一,但工業化建設已經刻不容緩地在高速進行中。

從1932年起,漢娜在基爾就建立了數個工業機床製造廠,在經濟危機期間,這些工廠一直為“吃不飽”而頭痛。

準備在1939年發動世界大戰的漢娜,這幾年來一直下令各個機床製造廠飽和生產,各地庫房裡早就堆滿了先前造出來積壓在那兒賣不掉、用不掉的機床——德國不是找不到客戶,東邊的蘇聯就是一個潛在的大客戶,需要的話蘇聯人可以一夜之間吃盡這些裝置。但是蘇聯是什麼國家?每多賣一臺機床給蘇聯,對於漢娜或者希特勒來說,那感覺就象是往纏在自己脖子上的絞索多加一把力。所以在賣機器裝置給蘇聯這事上,他們都是賣得不甘不願地“十分小氣”。

不過,這種尷尬的局面,在中國代表團來到德國考察後立刻就被扭轉了。大批先前有意飽和過度生產積壓下來的機器裝置,不過在十幾天時間裡就被中共的代表一掃而空。用於支付這些裝置的費用,中共方面除了硬通貨外,大部分是以礦產、農產品等方式支付。雙方間的交易都不用美元或英鎊結算,而是透過記帳的方式進行。由於有林漢這個“自己人”居中調解,德國人開出的價也就和國際價相差不多,倒也沒有被狠宰一刀。

1937年的德國雖然還沒有發動戰爭,但知道自己發動戰爭大致時間點的漢娜,現在已經提前下令國內的機床裝置製造工廠按總動員的方式進行二十四小時三班倒地生產工業機器。中國高層方面也知道德國的戰略,明白在1940年後隨著戰爭的爆發,中國很難在世界大戰期間再從國外獲得珍貴的工業機器,所以也是咬咬牙砸鍋賣鐵將德國人總動員生產出來的多餘機器裝置全部一口吞下。

對於中德雙方來說,這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一方得到了珍貴的機器,一方得到了巨量的戰略礦產資源貯備。訊息傳開後,整個德國上下都為得到中國的天量訂單而歡呼鵲躍。

新中國成立後,最先承認中國的是蘇聯,其次就是德國,至於美國,正在和中共進行秘密談判中。新中國成立後,英日法各國的勢力全部被擠了出去,現在這個市場一片真空,只有前期最早“投資”的德國獲得了巨大的利益。各國在眼紅之餘,卻也只能徒呼奈何。

新中國不承認一切不平等條約,各國列強在中國的礦山、鐵路、工廠全部被沒收,金融投機者更是損失慘重。去年一整年裡,光是在英國倫敦就有上百人跳進泰晤士河裡自殺,全是因為中國問題而破產的。至於庚子賠款之類的不平等條約,前炮黨政權欠下的鉅額外債,更是想都別再想的事。在這樣的情況下,英國根本就不可能承認新中國。

中國還未統一,但新中國的工業化卻已經開始。德國人因為搶先一步而正在大口吃肉,而蘇聯人方面,由於蘇聯自己也正在工業化過程中,同樣也急需大量的機器,面對這個大市場大多數時間也只能乾瞪眼,雙方甚至某些地方形成了“買方間”的矛盾關係。

中國代表團來到德國,除了購進大批的工業生產機械,尋求德國在技術和教育領域的幫助外,另一項需求,則是想引進德國人飛機和坦克生產技術,尤其是前者。

1935年六月開始的解放戰爭,解放軍已嚐到了擁有一支強大空軍力量的甜頭。雖然當時這支空軍的骨幹是以蘇德為主。卻也讓解放軍親身地體會到了制空權的重要。

對於中國,德國不象對待蘇聯般有諸多忌諱,最新式的BF109和HE112,都敞開了向中國出售。可惜中國領導人要的是“漁”而不是魚。而知道航空兵器正有一個井噴大發展的階段的林漢,也勸說中國方面暫時不要購買舊有的飛機和發動機生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