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還真是抱著在收復東北臺灣後,建立真正的“中日聯盟”的目標而來的。
但是,由於中日之間目前嚴重的利益對立的局面來說,所謂的“中日聯盟”簡直就是天方夜譚般不可思義的事情。但是凡事都有一個開頭,事前先做好功課總是有用的。此外還有一目的就是:引導日本國內軍費的傾斜方向。
指望日本人能很有遠見地主動地“和平”歸還東北,歸還臺灣,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東北要解放,中日之間一定要再打一仗。這不是一兩個領導人意志意願的問題,而是整個日本根本不可能接受“和平”地放棄東北的利益。就算是天皇或日本軍部集體中了洗腦光環,想要這麼做也不可能,因為日本中下層的意志,都不允許他們這麼做。誰敢這麼做,誰就是國賊,就會被天誅,就算是天皇都不會例外。
目前的日本,從上到下是卯足了勁想死守東北,大量的軍費全向陸軍傾斜。如果能讓日本上層看到“南進”的美好前景,在內心深處意識到大陸政策已經破產。將來解放軍解放東北時,日本陸軍的作戰意志和能得到的物質支援就要下降很多。反正忽悠人又不要花錢,更何況李華梅的話不是忽悠,而是實話,是實打實的“陽謀”。
面對山本五十六的質問,李華梅沒有正面回答,而是拿起了地球儀,拔弄到了亞洲這邊。
“先把話題從滿洲這兒移開,我們先推算一下,歐洲開打之後,亞洲會發生什麼事吧……”
南進是海軍的觀點,一說到南進,山本五十六和吉田善吾都來了興致。李華梅在開啟了這方面的“天窗”後,就故意不開口,任由二人發揮。
這兩年來,無率是山本五十六還是吉田善吾,整個日本上層其實大多數人,在心裡都意識到了大陸政策已面臨全面破產的危機,日本的對外政策必須轉向了。
但是,一個國家對外政策的轉向,中間牽扯的利益太多,這過程也太過痛苦。日本哪裡可能主動放棄在中國東北巨大的利益收手?死守滿蒙生命線在日本已是不容碰觸的紅線,就連天皇都不敢輕易地喊出放棄這個話題。“南進”政策,就是日本國內的一些人為了避開滿洲這條紅線而弄出來的,其核心內容,無非就是利用歐戰危機,英法無力東顧之時,進入該地搶奪英法的殖民地為日本尋找“滿洲國”的替代品。
但是,日本要南進,中間有一個無法無視的存在:美國。
第225章日本友人訪華
1938年7月,當中國正處於盛夏之中時,一艘掛著美國國旗,實則是來自日本的客輪,悄悄地在天津港靠岸。
從船上下來的,全是來自日本的“友人”。
李華梅那天和天皇交談過後,她給出了一個建議:此次中國之行,把日本陸軍中最頑固的侵華派和大陸政策堅持者,全派到中國去。讓他們親眼看看新中國和舊中國有何不同。
關於中共軍隊的戰鬥力,1937年後在日本陸軍中已經有了全新的評價,和他們交過手的日本陸軍,都認為對手的作戰意志不輸給自己——但是遠在東京的軍部,沒上過前線的那些“馬鹿”軍官們拒絕承認這點。他們依舊象鴕鳥一般地將頭埋在沙子,依舊頑固地使用“二十年前”的舊經驗看中國和判斷中共軍隊戰鬥力——在這些人心中,貶低中國,貶低中共軍隊的戰鬥力,甚至已經成了“政治正確”的事情。
李華梅和崇仁的會面,她也沒有鼓動崇仁天皇從東北撤軍,因為這根本不可能,就算崇仁想這麼做,他也做不到。如果強行硬幹的話,那隻會遭受國內從上到下的反對直至被趕下臺。李華梅能做的事,就是讓崇仁產生“減損”的念頭,主動地減少關東軍的軍費,在東北的軍事投入,將大量的軍費轉移到海軍這邊來——在這一點上,代表海軍利益的山本五十六和吉田善吾是非常支援大和撫子的。
所以1938年七月,大批堅持對華強硬政策,堅持大陸政策的陸軍官員,被崇仁天皇以“更貼切地瞭解敵人”的理由,被打發上了開往中國的輪船。
在這艘船上,有松井石根、岡村寧次、土肥原賢二等等,都是後世手上染滿中國人鮮血侵華急先鋒。此外還有田中隆吉這類著名的中國通兼間諜頭目。
自從1937年新中國成立後,中日之間的往來幾乎全部被切斷。日本為侵略中國,過去三十年裡埋下了太多的間諜暗線,這一年來中共雖然全力地偵破,揪出了不少隱藏得很深的間諜組織,但是所謂足之蟲,死而不僵,還是有一部分間諜活了下來,透過各種手段送出了一些情報。
陸軍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