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法國,面對崛起的新中國在中南半島的擴張,都騰不出手來。
當新中國打著“解放殖民地”和收復“自古以來”的“失地”的旗號,在中南半島大肆擴張之時,東亞的另一個強國日本,也看著大口吃肉的中國狂流口水。
日本目前的形勢,國內經濟情況雖然因為世界大戰帶來的訂單而暫時好轉,但是日本高層都心裡有數,這兩年日本有錢造海軍搞軍備,那是因為從英美大量借貸的結果。大和級戰列艦所以只造一艘,一是日本沒錢,二是李華梅也知道太平洋戰爭是航母的天下,三來也是向美國借貸時,美國政府提出的條件。日本只造一艘戰列艦,讓美國人很“安心”。
看著新中國正在從衰弱的英法身上大口吃肉,堂堂的大日本帝國居然只能鬱悶地在邊上觀望,日本國內上下早就蠢蠢欲動,只是苦於找不到上桌的機會,以及害怕美國的威脅。
一方面,在李華梅的鼓動下,從十月份起,崇仁天皇就派出密使秘密訪問新中國,和中國討論“中日親善,建立大東亞新秩序”的話題,連口號李華梅都幫雙方想好了:亞洲是亞洲人的亞洲——如果說破的話,背後的意思就是“亞洲是中國日本的亞洲”。
中日間的秘密談判持續了一個月,到十一月底時,雙方就“建立未來的亞洲新秩序”方面,達成了一份雙方都基本滿意的妥協協議。
對於未來的“亞洲新秩序”問題,中日間的利益衝突並不大。中國方面,由於有李華梅這個大臥底,非常清楚日本的底線。而日本方面,同樣有李華梅幫忙“勾通”,也大至瞭解中國的底線。雙方很快就在亞洲地圖上規劃了未來各自的勢力範圍。
中國所畫的“地圖”是,未來的亞洲,整個中南半島,緬甸、泰國、寮國、越南、柬埔寨,以及馬來半島,全部都屬於中國的勢力範圍。
而日本方面,則透過“地圖開疆”,得到了除了加里曼丹島外,整個印度尼西亞和新幾內亞島。
加里曼丹島是雙方爭執的焦點,因為林漢看中了這裡,尤其這裡東馬來地區,特別是前蘭芳舊地,這裡是華人最多的區域,也是林漢未來建國的選址。而新中國方面,在加里曼丹島擁有一個親中國的華人國家(衛星國),對於保證南海“九段線”的主權同樣也意義重大。來自後世的林漢,也帶回來了中國未來的地圖,新中國的領導人再怎麼樣,也不可能在這個中國被開了掛的時代,放棄南海那一大片突出國土之外的海域主權。
但日本同樣也看中了加里曼丹島,雙方經過協商後達成了妥協,加里曼丹島在地圖上被一分為二。該島北部,以未來的東馬來西亞為參考基礎,被分成了兩個部分。只不過屬於“華人勢力”的部分,面積比東馬來西亞要大了一些。還未誕生的“華人國家”和還未誕生的“新日本”在這裡的國境分界線,大至是以河流為界。
東西橫穿加里曼丹島的卡普阿斯河和卡揚河,加上伊蘭山脈,成為劃分國界線的方最好參照座標。這三處以北的地區,都被劃入了未來的“華人國家”的地盤。而以南的地區則交給日本去管理。
所謂的學好一輩子,學壞三天。在林漢這個穿越者的誘導下,看到了蘇德“地圖開疆”,瓜分世界的難看吃相後,又知道了東南亞這些國家在未來都是啥鳥德性之後,新中國也象蘇聯一樣,開始有了“帝國主義範”。世界大同,共產主義無國界之類的理想破滅後,就變成現實主義者橫行的國度。
對於這份協定,雙方皆很滿意。
日本人認為自己佔了大便宜,拿到了幾乎整個印尼群島不說,更得到了珍貴的蘇門達臘的油田。而日本在亞洲最大的“敵人”也不再是敵人,短時間內反而成了“友軍”。
作為“中日友好”的附帶條件,待太平洋戰爭結束後,日本會將臺灣主動歸還中國。
而中國方面也很滿意,因為在新中國的上層看來,日本人正按照他們的設想,大踏步地朝“作死”的路線上走。
因為日本要想在東南亞大肆擴張,搶奪印尼群島,甚至還妄想侵佔澳洲,都無法迴避和美國的衝突。即使有李華梅幫他們“開掛”,工業實力只有美國十分之一的日本挑戰美國的下場,也絕對好不到哪兒去。
至於日本會否真的打勝了太平洋戰爭,然後戰後是否會按協定歸還臺灣,關於這個問題中國其實根本是想都沒有去想。因為這根本不可能。再說了,現在李華梅已對日本聯合艦隊完成了滲透,未來日本海軍的生死,完全在她的一念之間。
日美戰爭,前期日本人仗著有艦魂相助,是可以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