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部分(2 / 4)

還是拒絕了中蘇兩家的要求,於是中蘇決定以武力解決。

1939年五月二十六,蘇聯對日本宣戰。而在同一天,新中國也同時對日本宣戰。

而後,正象李華梅預言過的那般,幾十萬的解放軍“借道”蘇聯和蒙古,從遠東地區全面進入東北,與此同時,錦州方向的解放也發動牽制性攻擊。而蘇聯紅軍也派出二十萬大軍配合作戰。

戰爭在五月二十六日暴發,早就抱著“止損”念頭的關東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在崇仁天皇的默許下,除了在錦州稍稍用心抵擋了解放軍幾天外,他所下達的軍事指令,全是儲存實力後撤。

從遠東進入東北的中蘇聯軍,幾乎沒有費多大的力,就解放了東北大片的土地。

到了七月五日,解放軍已成功“光復”東北全境,無論是日軍還是中蘇聯軍,雙方的傷亡都十分地小——因為絕大部分地區,日軍都是不戰而退。只有錦州方向和哈爾濱發生過短暫而激烈的交火。

到了七月七日這天,全部的日軍都撤回到了鴨綠江以東的朝鮮境內。

東北全境就此“光復”。

在撤退的過程中,日軍也沒有對東北境內的設施進行破壞。倒不是他們變得“善良”了,而是在崇仁天皇聽從李華梅的建議“以保全東北設施”為條件,和新中國進行談判。

中蘇聯軍聯手對日本宣戰時,日本軍方高層皆知道東北大勢已去,對守住東北已全然不抱希望了——其實這一年來,岡村寧次在崇仁天皇的指使下,一直暗中抽空駐東北的關東軍,將兵力和物資全集中到朝鮮境內,日本軍部的高層又怎麼看不出來?

只是雖然大家明知東北已是塊河豚肉,但為了自己的利益,沒人願意捅破這層窗戶紙而已。日本陸軍軍部雖然瘋狂而“中二”,但在“糊”和玩“鴕鳥”這事上的水平,同樣也不差。既然岡村寧次願意自個“背黑鍋”幹髒活,軍部的人也樂意他這個司令官這麼做。

其實這一年來,透過李華梅的活動,以及對新中國的愈來愈瞭解,軍部高層的人皆知守住東北已是不現實的事,只是沒人願意說破這件“皇帝的新衣”以免毀了自己的政治前途。

岡村寧次本來也不願意幹這種“髒事”,但是李華梅說動了他。

“岡村閣下,你為帝國的對外政策轉型背的黑鍋,天皇陛下是非常清楚的。軍部的那些人明知正確的事而不去做,明知錯誤的事,卻為了政治正確和自己利益而拼命去做,這種局面天皇陛也明白。天皇陛下是不會忘記為帝國背黑鍋幹髒活的人的。”

岡村寧次和石原莞爾商量過後,答應了李華梅,決定“為了大日本帝國長遠的利益而犧牲自己的名譽”。

兩人共同承擔了“瞎指揮”放棄東北的責任。崇仁天皇記得這兩人的好,事後雖然將二人免職,但只過了一年很快就將他們再度提拔起來。比起軍部那些過於“聰明”的傢伙們,兩人主動地替崇仁天皇“分憂”,在未來的日子裡為自己賺到了更多的政治前途。

而為了日本民眾能接受軍方將東北“歸還”中國的做法,這一年來,日本官方媒體也長期在報紙上宣傳新中國和舊中國不一樣的地方,提前給日本民眾打“預防針”,為全面放棄東北做好輿論準備。

1939年七月七日,東北全境光復後,中蘇聯軍最終止步於鴨綠江西岸。

之所以最後沒有越過鴨綠江進入朝鮮,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結果。

蘇聯方面,斯大林在關鍵時候又“掉鏈子”了。主要原因是斯大林認為在朝鮮留個尾巴,留著日本來牽制中國更有利些。

而中國方面,在得到李華梅送來的和日本高層的戰略設想後,中共上層也不想在這個時間點,和日本在朝鮮血拼。日本人能放棄東北是因為他們看到這裡戰略環境惡劣,面對中蘇聯手沒有半點勝機,所以主動放棄。而退回縮朝鮮後,利用朝鮮北部多山的地形,以及這兩年在這裡修建的大量堡壘,日本是決定在這裡和中蘇聯軍血拼一場的,朝鮮是他們不能放棄的底線。加上日本人在戰爭暴發時,派出密使主動提出以日方放棄東北,將東北完整的歸還中國為代價,換取朝鮮的“安全”,這一“示好”讓中共對越過鴨綠江作戰也開始變得三心兩意起來。

當中蘇兩家出於各自的原因而停止前進後不久,到了當年八月,日本和蘇聯、中國先後簽訂了停戰條約。

蘇聯收回了自己在庫頁島的全部利益。而中國收復了東北,至於日本,則在心驚膽顫中,保住了他們在朝鮮的利益。

在戰爭期間,英國政府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