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部分(3 / 4)

德國簽定和平協議,也是為了喘口氣,加緊軍備,恢復海軍實力,以便能應付下一場戰爭的危機。

和德國的戰爭雖然結束,但現在的英國的國際戰略形勢,非常地不妙。

戰爭結束後,德國海軍依舊佔據著法羅群島不肯離開,並且不斷地加強這兒的防衛力量,最近更在這兒建造潛艇洞庫。和法羅群島相臨的冰島,也在戰爭末期被德國海陸兩軍佔領,德國人現在也正在這裡修建海軍基地。這兩處基地的建立,讓背靠大西洋的英國如芒在背,難受異常。一旦戰爭再起,從這兩地出發的德國破交艦隊,可以更輕鬆地封鎖英國的大西洋航運。

歐洲的戰略形勢危險重重是一回事,亞洲方面同樣不容樂觀。而在亞洲遭受的威脅,不光是來自中蘇這兩個敵人,也不是“請神容易送神難”,賴在馬來半島不走的日本人,反而是從前“拉偏架”的“盟友”美國人。

戰爭結束後,英國損失慘重,急需從殖民地“吸血”恢復元氣。而結束了戰時狀態英國,同樣也要調整國內工業的生產結構。而當國內產生產恢復正常狀態後,大量工業產品的市場銷路,就大成問題。

根據《英美華盛頓協議》,英國被迫將本土和所有殖民地市場向美國人開放。利用英德大戰的這一年來的空隙期,美國商品已趁機大量地佔領了殖民地市場。“英奸丘吉爾”在華盛頓簽訂的《英美華盛頓協議》,現在成為擋在英國復興面前最大的障礙。

目前剛剛停戰,英國國內生產還未進行完全地“轉型”,這矛盾暫時還不嚴重,但再過幾個月,隨著“和平”的持續,這個矛盾將不斷地激化。《阿姆斯特丹停戰協議》

裡,德國人並沒有要求英國人開放殖民地市場——他們也不需要開放,因為來自正在工業化中的中國的巨大需求,其消費德國工業品能力遠在殖民地印度之上。

未來的日子裡,英國在國際上面臨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和德國的矛盾,反而變成是和“準盟友”美國的矛盾了。

更令英國政府感到擔憂的是,在1940年的最後一個月,美國的媒體裡突然傳出一個聲音,有經濟學家在報上撰稿,聲稱要建立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金融新秩序。這篇文章一經提出,就在美國國內引發轟動和共鳴。文章裡列出了一堆的資料,全是過去一年裡各國公佈的國民工業生產總值的資料以及各國當年的出口貿易額。然後該文作者指著美國那一欄,那個已佔據全世界國民生產總值百分四十五的資料問讀者:今天的美利堅合眾國,已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一年的國民生產總值比英法德三家加起來都多,憑什麼不能讓“美元”成為國際金融新秩序的中心!

文章的作者,除了列出一堆的經濟資料外,還在列出了美國海軍和世界各國海軍的實力比,以及未來數年內美國海軍的實力增長表。稍有點腦子的人,只要瞧一眼這些各方面資料對比表,很容易就會產生一個念頭:美利堅合眾國現在已是不折不扣地第一強國。

篇末,文章的作者公然高呼:在1941年新年的鐘聲敲響之時,全體的美利合眾國的公民,都該手按著胸口自信無比地宣稱:一個由美利堅合眾國主導世界的時代,已經降臨了。

此文一出,在美國國內引發無數的共鳴聲,而後象滾雪球一般地在美國國內越滾越大。

比起強迫英國開放殖民地市場,這個狂妄無比的聲音更讓英國政府感到恐懼。

英國要想復興,就必須撕毀《英美華盛頓協議》,但撕毀條約造成的後果,也不是現在的英國所能承受的。所以英國在停戰之後,海軍建設卻一步都未停,未嘗沒有防備美國人的心思。而在聖誕節前昔,一批來自日本的特使對英國進行了“友好”的訪問,雙方私下裡秘密談判的內容,就包括了英日在太平洋西岸“抱團取暖”,排斥美國勢力滲透的話題。

在過去的一年戰爭中,英國政府向日本訂購了整整二十艘驅逐艦,然而戰爭期間,這批新訂的驅逐艦有十艘完工,卻一艘都沒有交付給英國。直到戰爭結束後,日本人才不甘不願地交付了十艘,至於餘下的十艘,已接近完工,由於戰爭提前結束,而戰時日本人的要價實在太高,一艘的價格幾乎可以造兩艘半以上,英國人自己細細盤算之後,發現餘款的價格足夠自己再建同型別的新艦,索性也中止了交易。雙方在為預付款的問題上扯皮不清。狠宰了英國人一刀的日本人,自然是吃下去的預付款都不想吐出來,而已經窮了的英國人,則絞盡腦汁地想要日本人再吐出一點,此番日本外交團訪英,雙方也就這一問題進行了“討論和勾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