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漢一邊享受著阿爾託利婭的賄賂,一邊嘆息道:“民族主義思潮,正在全球興起,舊殖民主義已經正在崩潰中。你再怎麼努力,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也不會維持太久的。”
阿爾託利婭冷哼道:“多維持一年算一年。這樣不也符合父親大人您更大地肢解印度的意願嗎?這個位面的印度,即使將來脫離了大英國帝國,他也會破碎得更加嚴重的。”
“可以答應你的條件,我唯一的要求就是,記得將來在印度撐不住時,給錫克人也弄個國家。”
錫克族是南亞印度信仰錫克教的旁遮普人。主要分佈在區,尤其是旁遮普邦,是一個典型的宗教民族。身材高大,包頭、蓄鬚,魁梧的身材,是錫克族男子的典型標誌。錫克教徒佔印度總人口的2%,自尊心強、倔強高傲、不苟言笑、缺少幽默感,有尚武傳統,作戰驍勇,是印度的主要兵源之一。
英國人佔領印度後,印度軍隊中多是錫克人,被英國人稱做“尚武民族”。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印度軍中22%為錫克人。
原歷史上,隨著二戰後印度獨立運動的興起,錫克教中有人提出建立錫克人自己的國家“卡利斯坦國”的要求。
後來英國搞出的《蒙巴頓方案》,宣佈實行印巴分治。巴基斯坦的獨立,無疑給錫克人注射了一針興奮劑。錫克教內部有阿卡利黨、錫克教極端派和“卡利斯坦獨立國運動”等組織,鬥爭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主張和平鬥爭,有的主張武裝鬥爭,有的在國外建立“卡利斯坦流亡政府”。他們之間也有很深的矛盾,但要求獨立的大目標是一致的。他們主張錫克人成立卡利斯坦國,但根據憲法,錫克教隸屬印度教,法律不承認它為獨立宗教,其教徒被稱為“帶鬍子的印度教徒”,因而獨立的要求未能實現。
這是原時空的歷史,在林漢看來,如果未來印度脫離英國獨立建國之後,善戰的錫克人也脫離印度獨立建國,那個被再次削弱的所謂“印度”王國,戰鬥力就更渣了。更不要說阿爾託利婭現在正在南印度藉著“印共遊擊隊”之手進行的“土改”,以及所謂的“榮譽不列塔尼亞人”制度,這也是在未來割碎印度的一個手段。
“我知道你正千萬百計地想把英國的核心遷到澳大利亞來,作為交換條件,我會藉助我的影響力,讓中國方面儘可能地少在印度惹事。而且,有件事……”
那件事林漢沒有說出來,但此時的他身體正和阿爾託利婭緊密地接觸著,不用說阿爾託利婭立刻就知道了那是什麼事。
阿爾託利婭道:“那個人,真是可怕,他居然會想到用這種方法延續他的意志和理想。”
“你的姐姐,以她的聲望,只要稍加培養,確實是有這個資格的。而且相對於我,他更信任身上幾乎沒有缺點的她。而我,他曾公開地評價我,說我骨子裡仍然是個小資產階級機會主義者,他把我看得很透。”
“有這個承諾,我就放心了。”
兩人的談判交流,就此結束,然後就是更加深入的另一種交流。
最終在1948年年底,中英印三方經過漫長的談判,三家最後在新加坡簽定協議,英國同意放棄這兩個城邦,允許其加入印北共和國。作為代價,而印北共和國則宣佈不再往印度的其他地方“滲透”輸出革命——當然,就印共這種戰五渣,要不是中國在背後輸血,英國人分分秒秒教育他們重新作人。
新加坡協議簽定後,這兩個城邦的領主和上層瘋狂地出逃,也給印度其他地區帶來了這兩地“赤化後”的“恐怖真相”。這一情況讓印度內部蠢蠢欲動的分離主義勢力又老實了幾年。
由於林漢一家人的惡意干涉,亞非拉獨立大潮,一直拖到1955年後,才重新掀起。而到了1960年,英國人終於控制不住印度,被迫放棄整個南亞次大陸時。這時的甘地早已病死,他的繼任者尼赫魯也垂垂老朽。而尼赫魯費盡力氣建立起來的印度,和原時空相比,更是缺失了好幾個大塊:
東北邊的“東北七姐妹”,變成了印北共和國就不必多說了。旁遮普邦和整個克什米爾地區都失去了,變成了由錫克人控制的“卡利斯坦國”。
而在印度最南端的十一個邦(相當於中國的省),更被阿爾託利婭搞“榮譽不列顛人”硬生生地印度身上挖走。而且這些榮譽不列顛人在宗主國英國的支援下,起兵舉事,趕走原有的高種姓和舊土邦領主,而後自己建立了一個叫“南印共和國”的國家。二十年的不斷洗腦下來,阿爾託利婭成功在這些“榮譽不列顛人”中培養出了一大批親英國,且利益和英國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