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暫時的寄靈艦,天龍號巡洋艦護送著數艘貨船來到國後島上,連夜解除安裝物資。
兩年經營,北方四島被日本經營成了四座防護嚴密的海上要塞。尤其是面積最大的國後島,更是這個防禦體系的重心。日本人在島上修建了數座陸基機場。在1945年年末,得到英德兩國大力援助的日本,甚至在這裡佈置了最先進的噴氣式戰鬥機。
而今天在這裡解除安裝的,卻是從德國運來的B1夏爾坦克殲擊車。
法制的B1重型坦克是一戰後法國研製的第一種坦克,1931年開始裝備法軍。B1體現了當時法國對坦克支援步兵作戰的火力和防護要求。至法國投降前,B1…bis型共生產365輛。
B1重型坦克擁有47毫米及75毫米火炮(短管榴彈炮)各一門,正面裝甲60毫米,戰鬥重量30噸,而且設計新穎,主炮塔關閉之後仍有相當良好的視野,車底亦設定緊急逃生門,此外傳動系統也有裝甲保護。可說是二戰初期除蘇聯KV重型坦克以外,火力及防護力最強的坦克。
歷史上,德軍初次遇到夏爾B1坦克,只能用“震撼”一詞來形容士兵的感受,因為德軍制式的37毫米反坦克炮根本無法擊穿這種坦克的裝甲,唯一的機會是瞄準側面的一個小通風罩,難度可想而知。不過夏爾B1坦克的機械效能不太穩定,經常拋錨,而且需要4名乘員高度協作才能充分發揮戰鬥力,法軍當時非常缺乏這樣訓練有素的坦克手。
而被林漢一家人將歷史更改得面目全非的位面,由於德國裝甲師的主力坦克是裝備了75毫米/42倍徑的三號坦克(25噸級)。該型坦克無論正面防護、相動性還是火力,都在B1重型坦克之上,法國戰役是B1被三號坦克打成狗。
戰後,德國人俘虜和回收修復了超過二百四十餘輛的B1坦克。對這些笨重的法國坦克,德國陸軍根本看不上眼。
德國陸軍拆除了B1坦克的炮塔和短管炮,然後在原先安裝短管炮的位置鋼性安裝了一門和三號坦克相同的75毫米/42倍坦克炮,將其作為坦克殲擊車使用。
共有兩百輛B1坦克接受了這種改造,改造後的B1被命名為B2750(f)坦克殲擊車(f表示法蘭西),而後這批坦克殲擊車扔到東邊為防備蘇聯而建造的築壘地域充當機動炮臺使用,也算是“廢物利用”了。
第三次阿姆斯特丹談判前,漢娜得到日本方面的“求援要求”,於是將手上這批被當成機動炮臺使用的B2坦克殲擊車,總計120輛,裝上貨輪,作為援日的物資扔到了日本。
雖然B2坦克殲擊車機動性很差,但扔在海島上作為機動炮臺使用,倒是問題不大。這批法國製造,德國改造的坦克殲擊車,漂洋過海被安置在了北方四島上,以應對未來可能到來登陸作戰的美軍坦克。
除了德國支援的B2坦克殲擊車外,最近這一個月被送到島上的,還有一種名為碘化鉀的藥物。
這種藥物是為未來可能發生在這裡的核打擊準備的。
而日本人在這幾座島嶼上,尤其是在面積最大的國後島上,專門修建了可以抵禦三萬噸級原子彈空爆的防空設施。
站在天龍號巡洋艦的桅杆上,化身成大和撫子的李華梅目送著一輛輛的B2坦克被吊裝放到碼頭上,然後由坦克手開著送進早準備好的山洞或地下工事裡充當活動炮臺。
當李華梅目視這一幕時,一個聲音在她的身體內響起。
“親愛的妹妹,你覺得這一年來的你很不正常嗎?”
是和她一體的喀秋莎正在和她交流。
“你指什麼?”
喀秋莎道:“你有沒有發覺,這兩年來,你越來越愛日本了。”
“愛日本?”
李華梅表示不解。
喀秋莎道:“這種情況,也是兩年前我回到莫斯科,獲得了整個蘇聯的信仰之力的加持後,才發覺到其中的異常的。”
喀秋莎道:“我和你不同,在回到蘇聯之前,我一直都是靠著異國的信仰之力活著。美國的,日本的,各類歌迷影迷的,很雜亂,這些信仰之力因為來源混亂,對我的思想並沒有太多的影響。”
“在誕生之初,我對沙俄有認同感,但對蘇聯卻沒有什麼認同感。但是回莫斯科之後,那天在莫斯科享受到整個蘇聯的信仰加持的時候,一種無法抑制的歸屬感,就在我體內不斷地滋生,影響著我的情緒。”
李華梅道:“你是想說,來自同一民族的純粹的信仰之力,會對我們這樣的存在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