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徹底玩蛋被肢解。
一切都會完蛋。
既然一切都註定會完蛋了,那為什麼不繼續“賭”下去?興許還有一線生機呢!
更重要的一點是,現在就停戰,那麼英國國內的軍工資本家就再也得不到軍工訂單。而戰後隨著大英帝國的崩潰,這些依附在英國身上的軍工企業也鐵定完蛋。
戰爭繼續進行,至少這夥人藉著國家的軍火訂單,可以繼續獲得鉅額的利潤。至於戰爭打到最後,不管英國是戰敗了還是戰勝了,這些軍工集團都可以獲得龐大的收益。
對於英國的軍工集團來說,和談,意味著他們“餓著肚子”結束戰爭,然後隨著戰敗和大英帝國一起完蛋。
繼續進行戰爭,無論這場戰爭最終結果如何,好歹他們將是“吃飽了肚子”結束戰爭,至於戰後英國政府是不是完蛋,反正我們是吃飽了。
在這樣的局面下,憑什麼要求大英帝國現在就退出戰爭?
所以三月份時,丘吉爾儘管遭到了不信任案的彈劾,但在英國本土的軍工資本家和美國勢力的雙重支援下,主張繼續對德開戰的他還是繼續坐穩了首相的位置。至於民間要求停戰談判的聲音,在官方力的控制壓制下,很快就被“復仇”的聲音掩蓋了。
此外還有一點就是,德國1939年撕毀剛簽定不久的慕尼黑協議,強行吞併整個捷克斯洛伐克的行為,讓自己在國際上的信譽破產,英國政府拿這一點大做文章,民間同樣也不肯相信,一紙停戰和平協議,就能保證德國不再進攻英國。
當然,關於這一點,林漢是不會告訴海蒂拉瑪的。
海蒂·拉瑪現在心甘情願地成為林漢和漢娜床上的玩物,只是因為她把兩人誤認為是能給歐洲帶來長久和平和希望的“神靈”的化身,所以無比虔誠地將自己地一切全奉獻了出來,無論是肉體還是靈魂皆是如此。
林漢永遠也不會告訴她,漢娜真正的身份,並不是所謂的“德國人民意志的結晶”,她的本質其實其實是世界“好戰意念的集合體”。
當英國政府下定決定繼續進行戰爭時,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一隻看不見的手,也正在悄悄地運作著,操縱民間對歐洲戰爭的看法。
三次挪威海海戰之前,美國國內的輿論氣氛對這場戰爭的看法是“別人家的戰爭”,是“我們只管埋頭大發戰爭財,別多事,別再乾象一戰時那般流了血,死了人,最後還被人踢出來的蠢事”,孤立主義氣氛盛行。
美國政府也有意地放縱這種聲音在國內盛行,甚至對德國情報部門在美國賄賂媒體,鼓吹孤立主義的作法睜一眼閉一眼。在當時的美國政府高層看來,這是他們藉機抬高要價,敲詐英國佬的好藉口,所以對這些行為還能容忍。
然而隨著這三個月的三場大海戰,皇家海軍被一步一步地打下皇座,墮入塵埃後,歐洲舊大陸的勢力均衡被打打破了,美國國內的氣氛也迅速地發生了變化。
第293章山雨欲來風滿樓
三月六日,紐約時報總部。
已經升任總編的路易斯,正在整理著明天的稿件。今天的女記者路易斯,已經不再是從前追著新聞跑的小記者,而是全美國都非常出名的大記者。她經常地可以出入總統府、總理府之類的部門,採訪過中、美、德等各國領導。
在美國公眾的心中,路易斯除了是一個政治面貌微左的左派記者外,另一個認同她的地方,卻是這個美豔的熟女擁有極敏銳的政治嗅覺和對國際形勢準確到驚人的“預測”能力。
她“敏銳”地預見到了白銀法案的頒佈,預見了中國格局的大變化,預測了蘇德聯手在中國猛坑英日兩國舉措,“預測”到了英日兩國在中國干涉戰爭的慘敗,而且她對歐洲這幾年歐洲格局變化的時事預言也驚人地準確。
路易斯記者現在雖然還只是一個坐在紐約時報辦公室裡的總編,但本身也已是一個身家超過百萬的女富翁——這全得益於她這幾年對時局準確的預測,由此帶來的在金融融行業準確地投資。當然,那些聽信她的預言而採取相應投資策略的人,都藉此在國際金融市場大賺了一票。
路易斯對世界時局能有女巫般精確預見能力,當然離不開她的姘頭林漢背後的相助。
路易斯是林漢在美國的“代言人”和話筒,她能有今天,林漢和漢娜暗中都出了大力。
依林漢的要求,這幾年來路易斯透過紐約時報,極力地在國內鼓吹美國應當為世界承擔更多的責任,反對孤立主義,表現得象美國主流鼓吹的愛國者一般。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