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對蘭芳共和國最大的支援,不是派出了上萬名的解放軍幫助建國和穩定當地的局勢,而是派出了大批的幹部,幫助林漢建立當地的基層組織。如今所謂蘭芳人民解放軍,正規軍中有一半都是來自祖國大陸的“老兵”。林漢雖然為建國準備了十年,也暗中培養了大量的人才,但蘭芳共和國成立之初,仍然感到人材欠缺。全靠新中國派出的大批幹部的支援,方才搭起了一個相對穩固的國家體系。
就地區形勢而言,這個新成立的蘭芳共和國的國際形勢屬於似危實安。
邊上的鄰居英、日兩國都是死敵,若不是日本方面在李華梅的誘導下,正想對美開戰謀取菲律濱,形勢會更加惡劣。好在日本也有軟肋“朝鮮”把握在中國手中,倒也不怕日本人翻臉在這兒開戰,目前暫時要提防的是英國人。好在英國人家中的罈罈罐罐也很不少,打蘭芳就等於打新中國,那樣造成的後果就是英國人在南亞印度、緬甸地區的殖民體系又將遭受新中國新一輪的“革命輸出”。
對於這個新成立的華人國家,林漢目前的定位是將他變成東南亞的“以色列”。利用十萬條李恩菲爾德步槍,在這兒建立起一支誰都不敢忽視的軍事力量。仿照中共的建軍手段,建立強大的基層民兵組織,一旦戰事起,隨時就能動員起超過十萬的軍隊。除非英日兩國撕破臉舉全國之力來攻打,否則這裡華人自保將不是問題。
蘭芳共和國成立後,新中國方面就和英日兩國開始了秘密談判。
談判的內容都和蘭芳共和國的武裝力量有關。
傻子都知道,這個閃電般成立的蘭芳共和國,目前的軍隊主力全是來自新中國的解放軍。這個國家雖然只有一百多萬人,但只要需要,他們理論上可以在這裡“隨便”地擴軍到十萬,二十萬甚至更多——在英日兩國眼中,蘭芳共和國根本就是新中國佈置在這兒的馬甲分身。
歐戰結束後,損失慘重的英國人,實在不想在再在東南亞重操戰斧。蘭芳共和國的成立,卻又象釘在英國人背上的一根毒刺,實在是難受無比。這根毒刺,拔又不能拔,插著又難受,英國方面別提有多不舒服了。
至於日本方面,由於有朝鮮這個要害被中方拿在手中,也只能默許中國在這裡的“建國”行為,日本人在加里曼丹島搶到了近十倍於蘭芳的土地,獲利更大。不過日本方面也不想看到蘭芳無限制軍備化下去,以免在這個不必要方向浪費自己太多的軍力。
當三方都有顧忌時,最後都只能坐到談判桌前。
1942年三月,經過漫長的討論談判,新中國、蘭芳、日本還有英國四家,在新加坡達成了一份協定。協定規定了三家在加里曼丹島地區正規軍武裝的上限。英日兩軍各為三萬人,而蘭芳為兩萬人。對此林漢也很滿意。一個只有一百多萬人口的“小國”,不可能長時間維持一支龐大的駐軍,新中國也沒有這麼多的錢在海外投入。兩萬正規軍也已是蘭芳的極限。在條約簽定後,林漢聽從新中國方面的意見,反而主動地將正規陸軍的兵力壓縮到了一萬五千人。減下來的軍費則被用到了基層民兵組織身上。
而英國人最為敏感的航運安全問題,由於蘭芳正對新加坡,卡在南海航道上,英國方面要求對蘭芳的海軍建設進行限制。經過商議後,新中國答應不在蘭芳地區建立海軍基地,而蘭芳國也僅保持一支少量的魚雷艇部隊和部分小型武裝巡邏艦用於打擊當地的海盜。
關於海軍編制這一點,林漢並沒有太大的意見。他也認為,現在新中國的海軍太脆弱,在這個問題上做太多的手腳都沒有意義。真的要在這兒和英國人交惡,以當前新中國的國力,再多的水面艦都暫時不是對手。與其浪費物力獲得“心理安慰”的海軍存在,倒不如把軍費省下來,用在蛙人、水鬼隊之類的地方。一旦戰事起,反而可以透過特種作戰的手段獲得更好的戰果。
蘭芳地區的戰略形式來看,和平時代保持太多的正規軍意義不大,建立一個強大的預備役民兵基層組織體系,全民皆兵才是重點。
為了預防不時之急,蘭芳建國成功後,林漢透過漢娜,從德國又要來了一批繳獲的英制武器庫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至此,中英日三家瓜分荷蘭殖民的盛宴,方才最後告一段落。
第358章麥卡錫和丘吉爾基情無限
威爾基總統最近的心臟一直很不舒服。
當上總統後,一次例行的體檢時,保健醫生很遺憾地告訴他,他的心臟出了點問題,要注意休息,不能過度勞累云云。
身為美利堅合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