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2 / 4)

小說:貧道混初唐 作者:理性的思索

人等來完成,即使是隊伍裡的這些人也都是有活計有任務的,只是因為陛下很重視大唐和吐蕃的情誼,這才咬牙抽調出來算是公主的陪嫁跟隨大相回吐蕃啊!今後大唐吐蕃是一家,如果贊普需要其他的工匠,儘可以派人來學習。我大唐一定會傾力相授的。”

祿東贊那裡肯信這些鬼話,可事到如今也只能這樣了。便道“既,然王爺如此說,那祿東贊也無話可說。但我吐蕃實在需要這樣的工匠,這次回去後,祿東贊一定稟告贊普多派人手來大唐學習。”

“好說,好說!”江夏王一臉假笑地回答。心裡話:陛下早就算到你們還會再派人來,等你們來人,會專門給你們成立個,學館教授你們一些過時、落伍的技術,咱大唐可是說話算數的禮儀(利益?)之邦。

送親的隊伍一直走了三個月才到拍海(在今青海瑪多縣),松贊干布親迎於拍海,穿起唐朝所增的附馬吉服執子婿之禮偈見道宗,然後與文成公主同返邏些(今拉薩)。

為了讓文成公主的生活如同在長安一樣舒適、愉快,讓後人不忘這一歷史事件,松贊干布在首府邏些,按照唐朝的建築式樣和風格,於瑪布日山(今布達拉山)專為文成公主修建了城池和宮室,取名首爾城,但文成公主嫌首爾這名實在難聽,聽著有首鼠兩端的嫌疑,又改名叫漢城。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四十年,由於文成公主的平易近人和淵博的文學底蘊,再加上賠送的儒生推動下,吐蕃漢學之風日盛。而大量佛門弟子的前來,更是對當地的苯教形成了嚴重衝擊。隨之而來的泥瓦匠大修寺廟,又間接的吸引中原的和尚前來傳教斂財。漢學和佛學成為吐蕃的主流。畫匠在融合了當地的風情後創出了一套獨特的宗教卷軸畫和技法,被後世稱為“唐卡”技法。廚子和裁縫成為大貴族家裡的貴客,一些雪山上珍貴的動物成為了廚刀下的冤魂,肉身則進入了大貴族的胃囊。各種珍惜皮毛在裁縫的手下與絲綢完美結合,形成了最新款的時裝一直引領著西亞的時尚潮流。而帶來這些變化的文成公主一直備受禮遇並深得吐蕃人民的愛戴,一直到公元六八0年病故後,她的事蹟還一直被西藏各族人民所傳頌。

而吐谷渾在沉寂了多年後,再次蠢蠢欲動。吐谷渾經過大亂分裂後,朝政基本掌控在大僕射(承相)宣王手裡。而這個宣王卻和吐蕃的內相赤桑揚頓交好,希望能夠投靠吐蕃。

四月宣王以祭山神為名,準備襲擊唐弘化公主,挾持弘化公主的丈夫烏地也拔勒豆可汗諾葛缽降吐蕃,當諾葛缽得知宣王的陰謀之後,即攜弘化公主奔都善城,部州刺史杜鳳祥與吐谷渾威信王合軍出兵擊破宣王,宣王看不能俘獲諾葛缽後自己帶著家人和一萬部從前去投靠吐蕃。

正在部善州做軍事訪問的解州副都督席君買,也帶著自己的一百二十名護衛參與此次征剿。宣王的部隊被杜鳳祥與威信王擊破後,帶著自己的兩個兄弟和一萬部從,準備向西投奔吐蕃。而料州副都督席心出塵值擊中不小心叉妹路了。稀裡糊塗的跑了個弧形鑽二 …谷渾宣王的前面,面對著萬數敵軍,在看看自己的一百二十個唐軍騎士護衛。席君買終於還是沒有魯莽的衝上去,而是在宣王他們必經的青石峪山口設下埋伏。等宣王帶著自己的部從經過青石峪時,席君買放過前哨的一千騎兵。把目標鎖定在中軍的宣王和其兄弟們的身上。他麥兄弟不是說過嗎“擒賊先擒王!”

當宣王和他兩個兄弟進入射程時,席君買彎弓搭箭射殺宣王后,趁著吐谷渾兵大亂的時機,上馬帶領著一百二十人,衝下山,撕開中軍,手起刀落把宣王的兩個兄弟斬殺當場。其他一百二十個護衛一邊殺人,一邊大喊“唐軍討逆,降者不死!”早就被打怕了的吐谷渾兵在失去頭領後,又不知道有多少唐軍在這裡,稀裡糊塗的投降了。席君買帶著自弓的一百二十人,押著足足有九千的吐谷渾降兵回到了都善城。

部善城刺史杜鳳祥把這次宣王的叛亂前因後果寫了個詳細,唯獨解州副都督席君買帶著一百二十人破萬人這事語言含糊,一筆帶過。後世史學家也都以杜刺史表章為依據,寫到席君買時多是一筆帶過。

這之後解州副都督席君買百騎破萬敵的傳說就以各種版本傳說開來。尤其是在吐谷渾地域,席君買更是被傳說成身高兩丈,青面獠牙、嘴裡吐火,鼻子噴煙,三頭六臂的凶神一般。吐谷渾婦女哄孩子都說“別哭啦,再哭,再哭席君買來了!”那孩子絕對會鑽進母親懷裡緊閉雙眼停止哭泣。

其實不是杜刺史隱功不報,實在是席君買不好意思說自己沒帶指南針,迷路了才誤闖到叛軍前面,在沒有十分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