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部分(4 / 4)

小說:回到明末當軍閥 作者:標點

被燒燬了三分之一,皇宮則被燒燬了四成之多。

沒辦法磚木結構,甚至多一半都是木頭結構的建築,在火神的舔舐下,就是這麼脆弱。

就連金釵樓都被一把火燒了個乾淨,康小寶坐在瓦礫上哭了整夜。

相比財物的損失,楊潮更心痛的是人,南京百萬大城,經此劫難,十數萬人罹難,幾乎家家戴孝,人人掛喪。

楊潮邀請全城倖免於難的富戶,尤其是在城南一帶,因為楊潮反攻的早,從而保住家財的富戶不少。

告訴這些人,希望他們能夠慷慨解囊,但不是要他們捐款,而是希望他能夠把錢借給大都督府,月息三分。

這還是楊潮第一次拋開了朝廷,以大都督府的名義辦事,楊潮印製大量的債券,面額從十兩到一萬兩不等,希望這些富戶能夠與大都督府共度時艱,將錢借給大都督府來重建南京。債券上就印製著重建家園的字樣。

不知道是重建家園的共同心願觸動了這些富戶。還是他們對大都督府的信用放心。紛紛慷慨解囊一天時間就將印出來的三百萬兩債券銷售一空。

這些錢,都是用來重修南京的橋樑,還有疏通管溝,重建街道用的。

至於老百姓重建房子的錢,楊潮打算用江南銀行的資金放貸,銀行嗎自然是要放貸的,否則如何製造貨幣,放貸給老百姓的錢。也是三分利息,如果放在後世民間借貸跟國債同等利率,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個人的信用永遠不可能像政府那樣堅硬。

已經有了重建揚州和淮安的經驗,這一次楊潮的文員們操作起來十分順暢。

不過這一次楊潮不單單是要重建而已。

南京發展了兩百多年,整個城區擁擠不堪,街巷佈置雜亂無章。

這絕對不是明初時候規劃的樣子,不要小瞧古人,古人建城的時候,也有詳細的規劃。不然這樣一個龐大的都城,是不可能良好運轉兩百多年的。別的不說,光是排水系統就會崩潰。

要不是學習建築的,楊潮也不會知道中國古代也有跟西方一樣的排水系統,就跟普通百姓一樣,以為自己的國家古代在城市建設方面遠遠落後西方。

但是實際情況恰恰相反,作為古代世界城市人口最多,城市數量最多,最大的一個國家,怎麼可能沒有最豐富的城建經驗,還不用說中國城市破壞和新建的次數最為頻繁,這讓工匠可以積累大量的經驗。

古代的排水系統叫做官溝,一般情況下位於街道兩側,挖掘深溝,以磚塊搭建成圓拱,最上層加蓋石板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