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實了在跟劉孔昭的鬥爭中,楊潮贏了,鄭氏跟他的合作,就已經確定了,所以鄭鴻逵不由又信了幾分。
在聯想到楊潮一直以來的咄咄逼人,一副不把江南豪族,沿江衛所官府放在眼裡的架勢,還有吃定了他們鄭家的氣勢,也就好解釋了,因為楊潮的背後是那個人,那楊潮的態度霸道一些,也就完全正常了。
想到這裡,鄭鴻逵又多信了幾分,感覺此事至少有八成是真的了。
“鄭四爺還有什麼疑慮的,這下子可以跟本官放心做生意了吧。上次合作很愉快,不過本官相信鄭家的胃口,絕不僅僅是那點貨能夠打發的了的。”
鄭鴻逵此事還在想著上面的事情,見楊潮問,忙點了點頭:“沒錯。”
這時候才清醒過來,管他上面是誰呢,反正這生意是肯定要做的。
悄悄深吸一口氣,心情恢復過來,這才開始正式談。
“不瞞楊大人知道,我鄭家往年在江南採購都在一百萬兩上下,不是鄭家吃不下更多的貨。只是弄不來足夠的貨,即便是江南豪族,也不敢明目張膽的採辦。既然是楊大人該沒有這些顧慮,那在下就做主,在跟楊大人定三百萬的貨,四月前準備好如何?”
楊潮笑道:“這自然是沒有問題的。那就還按以前的貨價?”
上次跟鄭家確定的四倍,已經執行了一次,楊潮那些錢刨去碼頭等建設經費,還了借款後,還剩下二十多萬,但這次出去打仗,誰知道還要花多少錢,所以有備無患,楊潮還得抓緊時間在做一單生意。
只是以前楊潮把壟斷長江這件事想的簡單了,從南京往下游走幾百裡,沿江衛所加上水營,各種勢力數以百計,還有各種豪族干擾,就靠楊潮那八艘抽出來的大船。根本就顧不過來,根本就阻止不了別人通海。
因此鄭氏其實並沒有斷絕跟其他人的聲音,畢竟人家的價錢開的更合理。而且楊潮沒有表現出來統治級的力量,鄭氏就沒有必要急著跟楊潮合作。
所以在那一次之後。雙方的交易暫時就停止了,這也是為什麼楊潮要藉助王承恩壓一壓鄭鴻逵的原因,得讓鄭鴻逵看看自己的潛力,讓他明白,自己統治長江只是個時間問題而已,讓他們不要繼續觀望了,至少在做一單大生意。
而且楊潮也不希望價錢變動,依照上次的價錢就很合理。
但是鄭鴻逵一聽。卻有些猶豫了,他們給楊潮四倍的價錢,確實讓楊潮佔了大便宜,但是鄭氏也不會吃虧。
鄭氏去日本貿易的船,這幾年都是十艘左右,最關鍵的就是辦不夠貨,而最鼎盛的時候,鄭氏一年發往日本的船可是九十多艘將近一百艘呢。
雖然短期擴大十倍的可能性不大,但如果有楊潮出面,今年翻一倍還是很有希望的。
鄭家的船到日本。那就是十倍的利,讓給楊潮三倍,也只是三分之一而已。如果能擴大兩倍,鄭氏獲利二十倍,讓出去六倍,鄭氏今年比去年賺到的,還要多五成。
但是鄭氏沒想過楊潮上面有人,此時楊潮問價,鄭鴻逵突然覺得,如果是跟上面那個人做生意,鄭氏似乎應該再讓一點。跟那個人打好交道,明裡暗裡都有好處不是。
不得不說皇帝這時候在百姓心裡的地位還是很特殊的。哪怕是鄭家這樣的海盜集團,聽到皇帝跟他們做生意。這心裡也在打鼓。
想到這裡,鄭鴻逵小心的說道:“楊大人見諒,這個價錢嗎,我鄭家倒是還能在提提,但是也不能提的太高了,還請楊大人跟上面那位解釋解釋。”
楊潮一愣,他本來打算就按照四倍貨價,在撈一筆的,沒想到鄭家主動提價,當然他們不是因為楊潮而提,而是給上面那位的面子,這倒是意外收穫了。
其實以楊潮的觀念,做生意就該講究一個誠信,可鄭家要提價,楊潮還真的不好拒絕,人家是給皇帝面子,而不是給楊潮,楊潮如果拒絕的話,弄不好還會被他們懷疑自己是狐假虎威,根本就是打著皇帝的幌子蒙人矇事。
楊潮也不好開口,索性反問道:“那鄭四爺覺得多少合適?”
鄭鴻逵伸出一隻手,小心的說道:“五倍,不能再多了,楊大人肯定知道,我鄭氏其實也就賺十倍的利,給上面五倍,大家五五分。不是鄭家人小氣,而是要養活一大家子。這人一出海,命可就交給媽祖娘娘了,是死是活真說不好。那次出去不死大把的人,這錢都是拿命換來的,所以這五倍落到鄭家手裡的其實剩不了多少。”
聽鄭鴻逵說的可能,但是楊潮也知道,這時代出海就是在玩命,都是最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