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部分(3 / 4)

小說:回到明末當軍閥 作者:標點

凌晨就到了揚州,接著又趕到高郵。

第三日過船閘,第四日早晨就到了淮安。

這種速度讓王承恩驚呆了,他連說難怪楊潮這麼快就從金華回來了,原來手下一個個都是神行太保啊。

可惜的是在淮安也沒有受到崇禎的勤王令。

楊潮不能北上否則就是惹麻煩,這是最不能惹麻煩的時候,所以楊潮留在淮安藉口休整。

但是卻硬派了三十個人,一個旗隊北上,說是要送王承恩一直到北京城。

這讓王承恩又是感激了一把。

王承恩不知道的是,這群人除了護送他之外,又帶了一百隻淮安養的鴿子北上。

楊潮給他們的命令是,到了北京城,就想辦法留在那裡,然後隨時關注北京城的動向,一旦有重大訊息立刻放飛信鴿傳遞回來,尤其是李自成如果攻打北京的訊息,更是直接將所有信鴿都放飛也不為過。

而且還給他們下達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果楊潮沒有及時趕到北京,要他們想辦法保護皇帝南下,如果不能保護皇帝,至少保護太子或者一個崇禎的皇子南下。

楊潮知道,正是因為崇禎一家都沒能夠逃出北京,結果江南群龍無首,推舉了一個福王還難以服眾,結果就是黨爭不斷。

如果有崇禎或者他一個兒子的話,那麼情況就會好很多的,毫無爭議的繼承權是江南儘快穩定的最好基礎。

當然這個任務讓一眾士兵都感到匪夷所思,他們實在是想不到楊潮如何篤定李自成會打北京,而且可能攻破北京城,但命令就是命令,他們必須得執行,而且還必須保密。

楊潮帶著剩下的兩百多人駐紮淮安城外,楊潮本人則在城裡密切活動。

因為在海州的功績,楊潮在淮安還是很受歡迎的,尤其是各路鹽商對楊潮尤為熱情。

這些鹽商中也有不少沾了楊潮的光,海州大捷後,他們很快就恢復了從海州運鹽的生意,甚至有的藉助楊潮跟海州官府和商人結交,生意比過去做的更大了。

因此楊潮待在淮安,連日來跟這些商人交往,天天宴飲,同時跟漕運總督府、淮安知府等走動頻繁,主動宴請這些文官。

倒不是楊潮貪杯,而是因為他得找一個理由賴在淮安,他這次來淮安用的是護送王承恩的名義,王承恩都已經走了,他還待在這裡就有些名不正言不順了,大明朝的城池對待客軍一般都懷有深深的戒心,而外地軍官帶著軍隊無故駐紮在別的城池,往往會遭到朝廷猜忌的。

這次在金華,朱大典家獲罪,不就是因為他兒子擅自招兵嗎,那還是因為保衛金華府,大明朝的文官別的本事沒有,對武將的防備可是出了名的。

好在楊潮名頭大,而且名聲還比較好,又是護送皇帝身邊的大紅人王承恩來到淮安的,所以淮安官府也得給幾分面子,就預設了楊潮暫時將士兵駐紮在城外,自己在城裡跟商人、官員應酬的事情,淮安的那些大官多數都以為楊潮這個武將只是貪杯和貪慕商賈們的賄賂,根本就沒太放在心上,加上楊潮還給了他們一份儀金,就更沒人找麻煩了。

楊潮不得不在這種事情上小心翼翼,雖說以他今時今日的勢力,就是皇帝都不好動他,但是楊潮也不想在這個時候得罪人給自己惹麻煩,因為自己要做成後面的大事,需要幫忙的地方太多了,官府的不合作顯然會非常麻煩。

所以才只帶了三百人,並且找各種方法留在淮安,如果帶三千人,恐怕無論楊潮如何活動文官,淮安官府也早就催促楊潮回去了。

一連待了三天,到了三月十八日,總算是有幾隻鴿子飛到了淮安,王家在淮安的掌櫃匆匆就找到楊潮,將迷信交給了楊潮。

楊潮開啟一看,不是勤王詔,而是王承恩擅自發出的求援信!(未完待續)

第三百零一節歷史變了?

楊潮收到的密報是三月十六日發出的。()

王承恩一行速度飛快,在淮安楊潮出錢給他僱傭了八百個縴夫,這些常年在運河上拉縴的縴夫,腳力可比楊潮的民夫要好,在重金獎勵下——十日內到北京每人賞白金——又拉著一艘漕船,因此跑的飛快!

他們從淮安出發一日夜就進入了山東境內,結果遇到了被崇禎皇帝派往浙江募兵募餉的兵部尚書張國維。

張國維是三月八日從北京出發的,告訴了王承恩北京城的情況。

情勢十分危急!

一月,李自成東征北京,二月初二在沙渦口造船三千,渡過黃河,攻下汾州(汾陽)、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