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3 / 4)

的裝甲部隊蹂躪的物件。他們在實戰中率先演練成功的15人戰鬥小組作戰模式被證明了是一種科學有效的戰鬥編組。撒到哪裡都可以是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英雄部隊。

這一次進攻外高加索地區的關鍵還是要看傘兵部隊的發揮。他們戰鬥的成敗關係著德軍戰略的成敗。可以說他們是戰役成敗的關鍵。白起為了傘兵部隊能夠順利的進展,想盡了辦法。他這一次輕身犯險就是要給斯大林一個訊號,試想一下德國元首親自去克萊斯特的兵營那是一個多麼明顯的訊號啊!斯大林絕對會因此推斷德軍的戰略進攻方向就是從北高加索方向一個山頭一個山頭的順次殺去。看來在41年的時候,紅色合唱團得到的情報還是很準確的。斯大林懷念著那些為祖國奮不顧身的隱蔽戰線的英雄們,心裡面暗暗為他們的貢獻感動。紅色合唱團在送出這個至關重要的情報之後,不久就全軍覆滅了。臨死前他們受盡酷刑,始終沒有吐露蘇聯隱藏在德國的情報網。雖然在德國國家安全域性的壓力下他們早就當起了順民掩人耳目,停止了蒐集情報的活動。但是斯大林知道這些蟄伏的英雄們一旦時機成熟一定會活躍起來的。

德軍裝甲部隊的進攻依然犀利無比,他們在一天之內就逼迫布瓊尼把部隊收縮到了高加索山脈附近。蘇軍準備依靠大山的兇險來抵禦侵略者。

作為這裡的主人蘇軍在山地作戰中顯然具備了很多優勢。在多次進攻遭受了失敗之後。克萊斯特不得不反思戰術的不適合。百思無解之下,他轉而尋求情報部門的支援。他甚至厚著臉皮的想出山大營的帝**情局請求需要蘇軍的戰術部署說明。這本來是他的偵察部隊要搞明白的事情卻需要千里迢迢的軍情局來解決,不得不說是克萊斯特的失敗。但很快,他的要求就得到了恢復,因為白起知道了這個“不尋常”的事情。他根據自己多年的戰爭經驗寫下了一些關於蘇軍在山地作戰的基本戰術:“在山地,戰鬥主要是為了爭奪谷地、道路、山口和在這些谷地、山口兩側上瞰制道路的制高點。防禦正面寬,在各部隊(分隊)相互之間,有很大的間隙。步兵師防禦地帶正面的寬度,可達20—35公里(在高山地域它的寬度甚至可達90公里之多),步兵團和步兵旅防禦地段正面的寬度可達8—15公里。步兵師在這樣寬大的防禦地帶內防禦時,其戰鬥隊形只能編成一個梯隊。在組織山口防禦時,必須建立縱深梯次配置的防禦,將所有通往山口的接近地都納入防禦體系之內。經驗表明,山口和通往山口的道路不僅要事先派兵把守,就是那些控制著這些山口和通往山口道路的制高點和山口後面的地區也要事先派兵把守。

敵人在一些個別的方向上滲入我防禦縱深,那是不足奇怪的。因此,部隊必須做好在四面被圍的情況下進行戰鬥的準備,一直守到增援部隊的到達,以及在接到突圍命令時善於組織突圍。

只有堅決固守重要的防禦地點和地域,才能保障部隊有較大的積極性;當敵人剛一突入我防禦,就要立即對其實施反衝擊。反衝擊的勝負,不僅僅取決於反衝擊兵力的大小,而且也取決於他們的行動是否迅猛和堅決,因為在山地(特別是在森林眾多的山地),敵人一時摸不清反衝擊的兵力和編成情況。

在山地防禦時,前進支隊可以有效地阻止敵人向我防禦前沿接近。這些支隊不僅可為師的主力贏得組織防禦的時間,而且在某些場合甚至可以將敵人阻滯很長一段時間。”

白起把這些很明顯帶有蘇聯特色的山地作戰戰術要求發給了克萊斯特,並且在元帥論壇上提出要求,希望德國元帥們群策群力,共同輔助克萊斯特渡過難關。

經過這一個小小的插曲,德軍在山林地進攻時,戰術有了很大的變化。再也不實施密集突擊和使用機械化部隊進攻了,而是先行組織防禦,然後再將山地特遣隊投入戰鬥,他們從一條條山間小路潛入山中,佔領主要的制高點,一直守到主力的到達,然後再繼續前進。德軍的兵力比較蘇軍而言是稀少的。因此進攻隊伍的前後拉得很長,將一個個小的支隊、甚至整個的縱隊分成許多小股兵力沿著各自的山問道路前進;結果是翼側不可避免的暴露了,出現很多沒有佔領的間隙。佈置在戰術縱深和戰役縱深內的後勤機構極易受攻擊。他們在透過隘路、山間小路、交叉路口、溝墊、峽谷、山口、橋樑時無法防備蘇軍小部隊、偵察分隊和游擊隊的襲擊。這些個蘇軍小部隊大多是當地的地頭蛇,可以神出鬼沒地活動,來無影去無蹤,德軍難以防備。在這樣的局勢下,克萊斯特不得不保留相當數量的兵力保護那些脆弱的部門。雙方開始了虛虛實實的伏擊與反伏擊的較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