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大多數的軍隊領導者,都知道經歷過實戰的老兵才是中堅力量。他們在大力建設這樣的組織架構的時候,卻往往忽視了那些新兵之中所謂的離經叛道的人。他們敢於懷疑,敢於創新,卻總是被傳統扼殺在襁褓之中。不然的話,戴高樂和李德哈特這樣具備前瞻思維的人才怎麼會不被重視,甚至處處碰壁呢?
二十七節:最後定案起爭執
很幸運的,在德國沒有出現過這樣的情況。很多具備創新精神的戰術締造者,創新者都得到的重視。其中古德里安是幸運的一位,他提倡的坦克戰術得到了廣泛的重視,因此引起了新世紀新戰場的廣泛變革。世界上大多數現代化軍隊基本的進攻戰術都尅是圍繞著坦克進行著變革。
除了古德里安之外,德軍之中還有很多的創新型人才,他們比外國同行們掌握了更深入的戰爭勝利的本質問題。因此對於可以克敵制勝的武器、戰術有更深入的瞭解。他們的業務能力在當時是領先世界的。德國國防軍之中的創新是一種集體行為,他們得益於那個時候特殊的歷史環境。每一個軍人都揹負著沉重的“復仇”二字!這個沉重的壓力迫使他們細緻的研究軍事科學,從而創造了領先世界的軍事思想。也正是因為這樣在戰爭初期的歐洲之戰中,德軍才可以勢如破竹,一路凱歌!因為戰爭雙方分明是舊思想與新思想之間的爭鬥,先進的一方必然會得到勝利的!可惜的是這種集體性的創新行為隨著戰爭的開始逐漸消亡了,德軍所保持的領先距離越來越小,已經不足以保證得到勝利的限度。
轉變思想不是簡單地事情,需要很多的時間,很多的經歷。白起沒有時間等待,所以每一次對於德國性命攸關的戰役,他都是親力親為,在一線指揮作戰。他把握著戰略的全域性,運籌帷幄,一步一步的得到勝利。也一步一步的慢慢改變著德軍的戰略、戰術思想!
他指揮的幾次大型戰役,大多是發揮了更匪夷所思的機動能力。先使用空降兵攪亂敵人的部署,打亂他們大後方的各種秩序。而後用優勢裝甲兵力集中衝擊,用犀利的空軍配合前進。用跟隨步兵前進的突擊炮提供及時的直射火力。更好的發揮了德軍善於打運動戰的優勢,最終取得勝利。
如果說埃及開羅之戰,空降兵首秀的那一次跟英軍夜戰死磕是因為裝備的優勢,那麼之後的彎刀戰術攻擊奪取圖拉、聲東擊西集中火力拿下列寧格勒就是戰術運用的巧妙了。每一次的戰役白起都用了大範圍的調動技術兵力,瞞天過海暗度陳倉,之後發起雷霆一擊!在進攻的時候,活力的密集程度和準確度都是這個時代不可想象的!這得益於戰役開始之前的情報積累工作,這個細活兒可是關鍵!這可是直接影響著決策層的重中之重的工作,沒有細緻翔實可靠的情報是不行的。
這一方面白起直接就交給了出山大營的工作人員來負責,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海量的資訊中挑揀其中最直接,最可靠的那一部分,加以分析。而後報告給軍隊的指揮官們。因為資訊傳遞的方便直觀,白起不擔心他的元帥們不能得到及時的情報。德軍在這一方面領先世界30年時可能有的。不必擔心被敵人超敢。
這一次高加索之戰,情報的積累、分析工作已經要準備完畢了。從上到下,每一個師級軍官的沙盤上都更詳盡的呈現出軍情敵情等資訊。他們可以很直觀的做出判斷,從而制定行動計劃。
白起這幾天在不停地開會,跟出山大營裡面的曼施坦因、蔡茨勒、保盧斯、擇厚等人商議最終進攻高加索的計劃。白起提交的三面打擊的計劃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不過對於攻擊的重點有了較大的分歧!
白起的意思是重點放在又一個出山大營的建設上,他認為高加索之戰必定曠日持久。但礙於地形,裝甲部隊又不能發揮很大的作用。只有依靠德軍發展日益快速的陸航大隊來作為步兵最直接的支援。因此下決心集中資源在高加索戰區建設一個穩固的根據地十分必要。有了這個穩固的橋頭堡,德軍在此地區的影響力就能日益顯現,蘇聯勢必要部署更多的軍隊來保護他們的資源基地。到那時,蘇聯的整個南方局勢就變成了一頭獨大,其餘皆空的局面。很方便德軍下一步的行動,或者是選擇適合裝甲部隊馳騁的平原地區摧城拔寨,或者是集中兵力攻打莫斯科,都具有戰役自主權。整個戰場局勢就掌握在了德國手中。
曼施坦因的想法卻是不贊同建設一個出山大營。這一年多來,他一直工作在出山大營。知道建設一個這樣規模的基地有多磨的困難,他不能想象在高加索那個惡劣的環境下維持一個大規模的基地。在他看來這太費力氣!也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