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部分(3 / 4)

小說:幻之盛唐 作者:團團

良機,江淮諸鎮,象樣一點的官軍,都不得不被抽調去圍堵浙東民變,江南西道一片空虛,因此永王召集更多的人,以世子留守,幾乎帶上了大部分的文武班底,以襄助討亂為名,再度名正言順的引兵東巡,結果一路收錢糧任官吏,也鐵腕鎮壓那些不服從的勢力,安撫那些地方頭面人物,進度並不會太快,但業很順利,但是悠哉自得沒過多久,才過岳陽就聽到北面重鎮襄陽易主,皇帝直屬的龍武軍南下,生怕基業有變,不得不連收服的州縣也沒來得及鞏固,又半途率大部緊急折返。

從這裡看這王爺也未免超之過急了。

因此在回程搞出這麼大一個場面,不免也有籍以振奮人心,順便展現一下永王的胸魄和實力。

當然,這也不排除江南那些勢力,刻意派來砸場子的手段,據說兩次東巡,永王與某些朝廷委派的地方勢力。矛盾已經相當激化。除了公開攻打,其他手段都就較量過了。

雖然永王自領山南東道、江南西道、嶺南、中四道節度使,但是實際上能控制的不過是江陵一郡之地。因此他一直想讓自己地節度使頭銜更名副其實一些。

但是附近地劍南四十州雖然兵強馬壯,富有物產資源,卻有一太上老皇帝坐鎮,又是龍武軍發家的大本營,坐擁上游地勢之險要,除非是以下犯上公然出兵。否則永王想在劍南道體現個人意志,做點什麼簡直是難上加難。

雖然如此,但是暗中一些小動作去一直沒有停止過,包括派人刺探流民大營,與一些經濟案件牽連上關係。甚至暗中向南川第一大江湖勢力——蜀山劍盟,遞出過橄欖枝,但是蜀山劍盟雖然號稱劍川最大的江湖組織,其成員規模。甚至都壓過北川地青城山,但本質上是一些幫會的聯合體,相互的矛盾和關係都很複雜,基本沒有什麼秘密可以長久保住的。

再加上現實利益的問題。其中多數人都不會傻到有老皇帝這尊大佛不拜,捨近求遠去巴結一個地方藩王。因此到目前為止,他秘密派往劍川活動的人手,多數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還地結果。

而雖然江陵和襄陽都屬於山南東道,而且山南道也人口眾多,頗有物產,卻被朝廷安排了一個重要棋子,同樣善於用兵的前哥舒部將出身的魯靈,坐鎮南陽進行牽制,“(魯山南東道子弟五萬人屯葉縣北”,這也是一個妙手,既然永王打得是勤王平亂的名義擴張勢力,但是北面沒有叛軍可以抗,永王再做什麼也就不那麼名正言順了。再加上南陽隨時能得到關內的支援,永王在山南東道的滲透和發展,一直進行不太順利,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襄陽太守魏仲犀扶持做屏障,以減輕來自北面的壓力。

相比之下,西南邊陲的中道倒也是個大道,但多是夷民混雜地遠州、邊州,大部分軍隊都在安南都護府的轄下,而現任安南大都護方國珍,就是太上老皇帝太子舊詆時的親信,對老皇帝餓誥命亦步亦趨,就算白送給永王,他也未必的看地上這裡的窮山惡水。

至於嶺南道,恩也是大道,不過是用來流人地地方,又實在太遠了,人口和精華都集中在沿海,中間還隔著江南東道和大片的崇山竣嶺,就算永王想把手伸過去,也要考慮鞭長莫及有心無力的問題。

因此,他最好擴並的物件也只有最近的江南西道,那裡以魚米蠶桑富饒著稱,而且久未經戰事兵備孱弱,名分上永王也有統轄的大義,因此這位殿下一而再的發起東巡,意圖沿江控制這些豐饒富足之地,但是顯然西北朝廷,對這些地方也看的很緊。

於是永王的東巡就不免,與朝廷派駐東南財賦重地的李希言、韋涉等守要大員,屢屢發生衝突,乃至在地方上各自扶持各自的勢力和代表,明爭暗鬥不止,據說在一些交通發達的地區,甚至會出現一縣數任主官,縣尉、縣令、縣丞各據一方的怪事,而一些鄉下收稅的稅吏,都是隨身帶著長刀弓箭等兵器,既是威嚇那些刁民百姓,也是為了防止,一旦遇上對方的胥吏,就要開打一場。

再加上各種背景的幫派勢力,乘勢而動渾水摸魚亂鬥不止,讓長江沿岸的滅門血案頻頻發生。

李希言被亂民衝進江西,也是一個嚴重的敗招,給了一個永王得以亂為名,名正言順據有江南洗道,並且圖謀江南東道的機會,但是天下局勢如棋,牽一髮而動全身,他這裡一動,西北那裡的後手也到了,顯然這次連成都的太上老爺子,也不希望江南的財富重地,變成兒子們的戰場。

歡呼聲再次打斷了我的思慮,

不出以外的是,結束了這個表演更多與決鬥內容的比武,江東趙子高,適時慚愧的表示了衝撞永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