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3 / 4)

小說:幻之盛唐 作者:團團

等不必隨朕,儘可東歸。”,這下人群中轟然炸了窩了,群情洶湧的哭喊聲中,紛紛聲嘶裡竭極力勸慰“賊子暴虐,與陛下何干”“陛下如此,臣等將何以自處呀,”

一時間見到此幕的外圍將士均不禁感泣,激動的陳情訴衷聲滔滔不絕,連我雖然覺得眼前的場面有點似曾相識,卻也情不自禁趕緊領頭跪倒表態“臣等追隨,誓死無貳”。

但更讓我佩服的是以弘文館直學士溫哲為首另一些臣子幾可化腐朽為神奇的逢上的本事,明明是被人追逼的沒命出逃的簡單事實,同樣在他們口中說出,渲染的不著筆墨,口沫橫飛,侃侃而談,忽而熱淚縱橫,忽而咬牙切齒,極盡慷慨激昂之能事,將自己說成一個天上少有、人間絕無的忠臣義土。若不是我早知前後情由,甚至會產生這出逃其實是皇帝高瞻遠矚的一次偉大壯舉錯覺,不由大開眼界,感嘆原來人還可以這般高水準的無恥啊。

依舊不理,又使人推出一車車事物陳於庭下,掀開卻是一卷卷色彩鮮豔的事物,我心中恍然,他複道,“現有蜀地貢彩,聊助行資,歸見父母及長安父老,為朕致意,幸好自愛,無煩相念!”那是聲淚俱下。於是包括我在內的將士上下“無不感極而泣,相率效死”,眾志成城宣誠獻忠之下,方才勸得老淚不知道流了多少的皇帝,哽咽良久,方留下一句:“去留聽卿!”乃起身召入內,又傳喻使人分派貢彩。

原是由於皇帝出走的突然,加上蜀道山高路遠,訊息傳遞遲緩,劍南道成都府按例上解京師十萬段春彩,還是照常起運,而一路行來,由於關中大亂,通驛郵路奔散弛廢,押解的人一直沒得到準確訊息,自然也不敢怠慢,依舊往東來直到撞上我們。

分派下去,按官秩大小,人人皆有,傷者加給一件,無不歡欣不已。我那些部下中也有識貨的,據他們說,這蜀錦可以說是天下聞名的名產,在市面上已是價格不非,又是專門供皇家用度的貢彩,品質更是上乘,每一匹就是一筆相當可觀的金錢。

掛了半天的將軍,總算領到了第一批收入,清點名下的貢彩,足有三百件,心中狂喜,也是發了一筆橫財。撫摩著那細緻精美的紋理,我那發熱的頭腦也逐漸冷靜下,想起前後事,不禁讚歎那皇帝陛下實在是高明之極,想來老皇帝的這般作為,雖有些權術的味道,卻沒有絲毫做作,不由你不感動。一步步很好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又適當在時機非常恰當示之以利,及時制止了人心渙散的危險。既安定了人心,又使將士願相率效死,各無異言。至少西行入蜀大家是沒有異議了,即使有也不敢再有言他。因為軍隊的表態對那些因為叛賊的殘暴和手段,私下產生不穩的傢伙,亦是釜底抽薪,說都知道沒有軍隊的保護,回去的路上是到處流竄的賊兵能否有命在還是個問題。

而且在那位身邊呆的久了,也對這位創造了中華民族五大盛世之一的唐玄宗有了一點感觸,反省自己這一路來也乾的實在太順風順水。

前幾日,我本是一時衝動先斬後奏委派遊擊軍,還拉上太子為見證,為他們誓師鼓舞士氣的事情,事後呈報老皇帝,卻非常好說話的得到了“無妨,卿儘管處置,無須再議”結果,這也是一個訊號,因為現在觀眾廣大地區,為叛賊所佔據。或許考慮到這隻逆向孤軍的存在,至少也可以轉移一下那些有意緊追不放叛軍的視線。

也許對我來說的這些不安定因素,對那位陛下又何嘗不是呢。要知道馬嵬之變還歷歷在目,雖然說絕對不追究,且嘉獎誅國賊有功,但針對的是場面上說法,人家一代君王被如此脅迫,氣量再怎麼好不說也是個恥辱,無論是皇家的體面還是帝王的尊嚴,都得有個說法,御下不力的陳玄禮出走河西大概就是這說法一部分。

進一步說,雖然說君無戲言,身為一代名君卻也不至於事後反悔,睚眥必報,但怎麼說心裡也不會舒坦的。特別是偏偏那些參與逼宮的那些傢伙還活的在你面前晃來晃去活的好好的。

普通協從附和的將士都可以不計較,但那些暗中煽動領頭首從者還留在軍中,怎麼說也是人家心中的一根刺。但畢竟有言在先,皇帝陛下雖然心中有數,卻不會做那種打自己臉事情。另一方面雖然不可靠,但一時之間還要以來這些人。

但我就不一樣,(雖然我的出現是個意外)外來的我有自己的班底,且與各方都沒有多少厲害關係,相對沒有傾向性的立場,要收拾誰,也無所顧及要容易的多,不至於引起不可收拾的猜疑和動盪。而且我一個外來的空降主將,那些舊人都是一向眼高重資輩的人物,未必心服,也未必聽話,為了自己的權威和地位不由我不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