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素嘆息道。
“我和顏相為政事堂留守,以魯王西京留後,知內樞密使……其餘省臺部正,皆要隨行?”
韋見素看了眼手上的獻書。
“那樞密院呢,怎麼安排……”
“兩位樞密使大人,左樞密李大人母喪守孝在家……郭樞密隨扈,除了僕固大人,其他樞密副使皆留守長安……”
“那你看出什麼了麼……”
“還請老相訓下……我只是覺得陛下此去東都,或有大舉動的,所以做了長久的安排……”
“能看到這些,已經算不錯了,可惜還不夠啊……”
韋見素微微頷。
“那為什麼是魯王啊……”
“難道不是陛下有培養立儲之意麼……誰都知道魯王最長,又深得陛下之心,金匱留詔也只是以防萬一的手段……”
“不過是朝中武人勢大,那些朝臣文官反彈爭權的手段而已……”
“什麼……””本朝自立國以來,文武之限,就不甚涇渭分明,但是無論是爵品。還是勳職,文臣總是要比武臣差一等的,哪怕是象三公三孤三少,也是武臣多居文臣之上……”
“那是因為本朝歷代天子都崇尚開邊重賞軍功的,作為武功出身的,總比積累資歷和績效的仕途,更快更容易一些……”
“要知道,治政定國,立世百載之功,雖然前有房、杜、蕭、魏奠基於前,後有姚、宋、張、專美於後,但他們最高封爵也只及國公而已……而歷代以軍功入王者,卻是不乏其人的……因此本朝以來,文臣不乏轉而領軍追逐軍功的,而將帥轉入朝廷為相,卻是天子養老優遇的手段……”
“如今安史逆亂,對武人顯赫之勢,敲響了警鐘,那些世職文臣士人,總算找到一個藉以撥亂反正,壓倒武人,揚眉吐氣的機遇……偏偏朝中有幾座大山是不能忽視的……”
“當其衝的本來是郭樞密,可惜郭樞密醉心與私房,終日含飴弄孫,長期不理世事……李樞密祖上是胡人,……”
“倒是你家大人,善於經營。創制了許多名目,為國家產生大量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