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六大都護府中,只有安南和安東,正在進行類似的動作,主要是利用戰亂造成的當地勢力空白,在條件適宜的河流畔和平原地帶,建立起唐人的長期的屯守據點,建立當地軍管體制,對附近的部落和土著進行實質編管,再以此為依託進行特產貿易和資源開採,逐漸控制當地的社會經濟流通和對外交流,以實現將自治比例很高的羈糜州,逐漸轉化成朝廷直接管理的邊州軍縣
這個是一咋,漫長而拉鋸的過程,已經在進行的部分還不能中斷,不然無數人力物力的前期投入。就前功盡棄白費了,
號稱沃野萬里,田畜陣陌綿延不絕的西北腹地,其中由東向西,以沿途的人口密集的大城邑為紐帶,形成商旅最繁忙的一個狹長的活動範圍,被稱為真正意義上的河西走廊。河西道既有大片的良田沃野,又有水草豐茂的河曲之地,人口繁密而商旅如織,歷年的儲積和經營的財富,相當的可觀,無數來自天南地北乃至域外的豪商大族,充斥其間。更兼番漢雜處,民風彪悍,素來為朝廷提供了大量敢死善戰的優質兵員和各色駿馬。
再說,
吐蕃若佔據了河西,戰略地理上有了極大地優勢,可以從多個方向隨時威脅中原腹地,則如虎添翼,而大唐永無寧日了。如果能夠消化了當地,則東聯草原諸胡,西控西域,既有其商旅之利,又得其明土之富熟,更兼由兵員和百姓,國力將更上一個新的高度,不再是那個雄踞高原,卻受限於災害暴雪,人口蕃息不盛,要靠不斷的擄掠來補充維持運轉的地區大國了。
這次寒凍災荒還帶來另一個好處,根據地方官府的報告,有人注意到相比那些受凍減產的傳統稻麥獲慄作物。軍屯莊的土豆、地瓜、玉米等新作物反而是受影響最小的,於是開始有人冒險從軍屯莊的田地範圍內,偷取作物回去做種。在地方上被抓住不少,也鬧出不少紛爭和衝突。
歷史上的吐蕃也是這麼做的,但問題是妾荒民族轉型而來的奴隸制國家,要想通知文明和先程序度都遠過佔據的地區,無論是在文化還是民族的歸屬感上,都有很大的困難,特別是這片土地上的原統治者,並沒有真正意義上被打敗,依舊擁有人口和土地上的優勢。
沒想到朝廷這幾年努力推廣,卻阻力重重的新五穀替代種植計劃,竟然以這種方式,自動開啟了局面。有句話說得好,天下沒有白來的好處,只有自己掙來的東西,才會知道珍惜和重視。那些在地方上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宗族大戶,之前是陽奉陰違造謠詆譭處處抵制,現在是在可能饑荒的壓力下主動求上門來,請求官府施以援手。
於是吐蕃人統治下一直動亂不斷,最後不得不黯然退出,數十載的經營最後輕易為流散逃亡的回鶻人等他族做了嫁衣。大唐也不好過,為了防備咄咄逼人的吐蕃侵襲,國庫已經枯竭的大唐朝廷,不得不在京畿地區維持了龐大的駐軍規模,而對河北形同割據而無力顧及的諸多藩鎮毒瘤,進行默許和安撫,再加上對回訖大宗強制貿易,換不到就拿下來搶,所以到最後只能不惜代價,變本加厲的收刮百姓來割肉補瘡。然後激起民變再花費更大財力物力去鎮壓,如此反覆,等到吐蕃內亂退回高原,大唐也江河日下內部尚且自顧不暇,即便有光復河西的大好時機”也沒有了收復故土的力量。
在這斤。時空,經過我直接努力或間接的影響,安史之亂的範圍和過程被壓縮了,河北藩鎮的前景也被徹底間接撫殺,作為大唐朝廷手中的忠臣良將、軍隊、財賦也遠比歷史上充實,讓各種革除弊端的改良措施。不斷的得以實行。
“樞府夫人一個聲音打算我的思緒忽然聽見門外通傳,兵科房留守的崔希儀求見,他捧著上一
外部環境也要好的多,安西北庭還完好的在大唐版圖內,雖然影響力大為縮水,咄咄逼人的南詔被車翻,變成一個資源和財賦的重要來源,潛在隱患契丹人被李光弼打的四分五裂,再加上范陽叛軍的殘餘,曾經強橫一時的渤海國被禍水東流的手段,整陳半身不遂,歷史上侵吞高句麗故地的新羅,也被整治服服帖帖的交保護費,連乘火打劫獅子大開口勒納卡要的回訖人,也被內部矛盾牽制的自顧不暇。
…比,羔著代表西方的白璨鋒印的封口火漆。
現在就剩下來自高原的最大威蕃,看起來,危機重重的大唐前所未有的擁有一個相對平穩的外部環境。
“出了什麼事麼
現在河西用兵的,不過是龍武軍的大半主力,再加上河西、隴右本地殘餘的駐軍,河北倒是有兵可調遣,可惜洛陽之變後,大量軍鎮營團被打散重編,再加上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