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部分(2 / 4)

小說:幻之盛唐 作者:團團

種事情,就不用我親自出頭了,只要我身邊人的額一個態度,自然有無數心領神會的人,搶著去做。

蕭華退下後,我重新回味起這幾天生的事情。

新朝的第一項議程,就是追乾元天子(肅宗),為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太上皇帝,簡稱上皇,移居北內大明宮玄德殿。冊封奉節王以下諸皇子為興王等。

依照古制,廟號的選字並不參照諡法,但是也有褒貶之意。太祖、高祖開國立業,世祖、太宗揚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號,仁宗、宣宗、聖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賢主,中宗、憲宗都是中興之主。另外,哲宗、興宗等都是有所作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業不足,德宗、寧宗過於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虛,文宗、武宗名褒實貶,穆宗、敬宗功過相當,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國。

第二項就是整頓梳理長安的亂後事宜,由於早有詳細的成規和伏案,只是走個過場而已。

其中最大的兩個專案,一個對長安兵變中受到損害計程車民,進行補償和撫慰,認領還一些被搶劫的財物,雖然是象徵行的東西,但也多少體現出新朝的氣象,其次就是對長安城內因為戰火無家可歸的人,進行賑濟一個月的免費食物。當然這也不是白給的,要登記造冊,然後按照青壯、婦孺、老幼進行編管,將來要安排勞役償還的。以體現新天子的恩德和新朝氣象。

剩下的議題,也多是這兩天罷朝期間,事先商榷好,又和相關部司溝透過的,基本是一團和氣的贊同聲。

在這次兵火中,受創最大的,還是那些與龍武軍有所淵源的產業和富戶,幾乎成了亂兵洗劫的選,有些運氣的,攜家帶口,就近逃進龍武軍所在的營壘,一些膽大的丟下產業乘亂出城,還有一些舉棋不定的就杯具了,除了少數有強力武裝據守在家的,其他都成了亂軍的犧牲品。

倒是劍南會館,山南會館、南平會館、大通社、南平社、南豐行這樣等大型有組織的商業行會,同鄉團體,雖然受到攻打,卻還有足夠的力量收容難民,組織反擊,維持附近城坊的秩序。

帶來的後遺症也很嚴重,幾乎大半的朝臣,被捲入宦官的逆謀中,現實是到處人心惶惶,要重新甄別出來,不然朝政將陷於癱瘓,由於宦官的矯詔,長安附近幾乎所有稱得上自號的軍隊,都捲入針對龍武軍激起附屬部門和外圍的行動中,也需要重新清理,或者說清洗,好在有個樞密院的名義,經手起來倒也名正言順。作為大唐第一勁旅的安西北庭軍,被捲入的最多。

經過這次動亂,也間接現實了龍武軍強大的能量和不可抑制的崛起之勢,至少短期內沒有能夠挑戰的力量。

但是間接的損失也不小,一些工場和農莊被搗毀,大量關係戶被屠殺或逃亡,或破產,倒是政治上的那些盟友,受到的損失並不大,不知道是因為宦官們動後力量不足,還是他們自認為只要解決龍武軍後,這些人就根本不足為慮,所以並沒有刻意派人針對他們,象顏真卿、王維等人的府上,都有指派的防閣或是親兵出身的家將,因而除了一些人的府邸受到搶劫和驚嚇,倒沒什麼大礙,。

由於多位宰相捲入宦官的密謀中,被攀咬出來,朝政不可避免的陷入區域性的混亂,一些部司因為人員不齊,已經停止運作。

苗晉卿剝奪了一切頭銜,強制告老,裴勉奪爵,貶為桂州刺史,王歟雖然沒有直接阿附閹黨的情形,但是在最後關頭帶兵試圖進入宮城,北出放山陵使……其餘黨羽和門人,除了少數幾個大義滅親的,也多放逐地方。

但是,

隨著李泌、張鎬、第五崎等人的召回,再加上城外巡察旱情,而沒有參與動亂的宰相李揆、崔煥的迴歸,以及城中資深中立老臣子顏真卿、崔圓等人,重新構成了政事堂的班底,崔圓也總算如願以償的加上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六部尚存的李麟、梁宰、賀蘭進明等人為輔,再加上重建樞密院的三樞四副,新朝的格局已經基本形成。

但讓大多數人驚訝的是,在新朝的名單上,房倌和李梘,也得到了奪職留用。

房倌也就罷了,他代表的是清流望,經此之事後可以說威望大減,也讓人看清楚了,這群文人本質除了臺柬得失,很難成什麼大事的,所以留在做擺設也不錯。

而李梘則是因為他身為度支宰相,卓有成效的理財本事。而且此人哪怕深陷天牢收訊時,也依舊直言不諱的說,龍武軍已成尾大不掉之勢,若不削減清理,始終是國家的一大問題,所以針對龍武軍不僅僅是私利,也是公心,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