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部分(2 / 4)

小說:明朝第一弄臣 作者:小秋

三公公抑揚頓挫的念著什麼,可大多數人的注意力都沒放在他的身上,評書話本中,皇帝要殺人,通常就是:推出午門斬了,這樣的套路。三公公身後跟了一群人,有押送的近衛軍,也有刀斧手,而刀斧所向的那些罪囚,身上分明都是紫袍玉帶!

張舉人愕然停下了磕頭的動作,不同於普通民眾,他對朝堂很熟悉,跟不少大員都打過交道,那幾十人當中,他認識的至少有一半以上,其中最顯赫的,無疑就是大學士王鏊了。

昨日的宰相,今日待死的階下囚,這樣的反差讓所有儒士駭然相顧,皇上瘋了麼?有沒有必要把事情做的這麼絕啊!不就是讓一步,給儒家留下一絲顏面嗎?換來的,可是天下的太平!

“今日,以海外宣撫之責,廣募天下儒生,傳道海外,為國為民,彰儀顯德,功在千秋!”在詭異的氣氛中,三公公唸完了名聞後世的募賢令,然後面容一肅,拿出了另一卷黃綢。

“有功當賞,有罪當罰,賞罰分明,方為治國之本……”例行的說了一番大道理,三公公語聲轉厲:

“今有大學士王鏊,深受國恩,簡為輔宰,卻不思報效,貪墨瀆職,尸位素餐,朕以大義相責,仍不思悔改,反而變本加厲,以私利誤國事,勾結海盜,私調兵馬,攻打旅順皇港,視同謀逆;而後又四下串聯,內,勾結寧藩,謀逆作亂;外,私通韃虜,意圖不軌……”

圍攏到承天門的人越來越多,但這裡卻愈發的寂靜了,只能聽到那個尖利的公鴨嗓發出的聲音。若說先前的募賢令和三公公的形象還有些滑稽的話,後面的宣判就如同寒風一般了。

“……天心本仁,但也有無可寬恕之罪,以及罪在不赦之人……王鏊斬立決!傳首九邊,以儆效尤!”前面定下了那麼大的罪名,這樣的結果也就不奇怪了,不過,在場之人,尤其是那些請願的儒士,卻感覺身體完全僵硬了,別說繼續磕頭,想動一下指頭都難。

“罪臣王瓊……”

“罪臣……”

三公公絲毫不停,一張張的聖旨走馬燈般在他手中變幻著,他宣判得快,刀斧手的手腳也相當麻利,刀斧落下,血光四濺!一個個叱吒朝堂,本該名留青史的大人物,就這麼死了,死前甚至連一聲哀嚎都沒來得及發出。

隨著殺戮的進行,請願的儒生們崩潰了。仗義死節,說起來很美麗,但放在現實中,卻很殘酷,看著眼前的殺戮場,誰也沒辦法再鼓起勇氣。

讓別人去死很簡單,但自己仗義死節,卻需要太多的勇氣。

!@#

''

' '

第757章 大明要幹什麼

第757章大明要幹什麼

刀斧起落中,一場聲勢浩大的請願行動虎頭蛇尾的結束了,儒生們互相攙扶著離開了承天門,茫然走在路上,身後是一陣陣的驚呼聲,和急促的馬蹄聲。''

京城居民很多都見過法場的景象,可這樣連殺數十人,殺得皇城血流成河的場面,所有人都是第一次看到,由不得他們不震駭。而在這個當口,敢於在京城內縱馬賓士的,只能是奉旨辦事之人。

信使的目標是天地壇,三公公唸的罪狀,就是碑文上的內容,這邊人一死,就立刻有人送信,所以馬蹄聲頻頻,如響雷般敲在儒生們的心頭上,讓他們戰慄不已。

他們不是不明白,謝宏故意大張其事,目的就是宣揚並震懾,可他們還是止不住的發抖,殺人毀名,這手段實在太毒辣了。

所以,儒生們都忘記了額頭上的疼痛,下意識的加快了腳步,想要快點離開這個斷魂之地,離得越遠越好。什麼拯救儒家,什麼儲存顏面和希望,都被他們丟到九霄雲外去了,相反的,先前被忽略的募賢令的內容卻突然在腦海中浮現,繼而清晰起來。

旨意中只是說了個大概,但儒生們最擅長的就是咬文嚼字,當然不會忽略其中隱含的那層意思。在中原,儒家那套東西會被徹底摒棄,可在海外卻會被髮揚光大,甚至可以拋去外面那層遮羞布,名正言順的保持特權並且愚民。

不少心眼活泛的人,都打起了這方面的主意,與其在中原和光同塵,最終默默無聞,還不如去海外保持人上人的地位呢。比起相應的些許風險,保持優越感不才是最重要的嗎?

“這……海外宣撫使,莫非是針對我們的?”發出疑問的是琉球使臣尚蕩。

在典禮正式開始前,眾使臣被吩咐在午門外候著,然後他們就見到了這驚人的一幕,心生震怖之餘,疑慮也隨之而生。

對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