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下這刑場,杜重威結交官吏無數,除了你這個傻子,他身死之際可有一人送葬?!可是你要是心念百姓,百年之後,自有人為你立碑頌功!姑父能教你的不多,要是願意聽,你就給我記住這些!”
董遵誨恭敬地行禮:“謹受教!”
第146章 第一次較量
正月二十七日,劉暠(劉知遠)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在萬歲殿逝世,享年五十四歲。
正月二十八日,劉承祐舉哀治大喪,選拔民夫修建睿陵,並選擇吉日安排下葬。尊母親李皇后為皇太后,大赦天下,並對文武官員加以封賞。
正月二十九日,劉承祐任命侯益擔任開封府尹,去掉“代理”兩字;將鄴都改稱大名府(仍保留鄴都稱號),將晉昌軍(總部設在京兆府)改稱為永興軍。這些都是與眾位輔政大臣商議好的決斷,大家並無異議。
正月三十日,正如馮道的預測,蘇逢吉和楊邠展開了第一次碰撞。剛剛上任的戶部尚書、原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李濤上奏建議道:“陛下,如今潼關以西,烽火連天。蜀國、吐蕃亡我之心未死,遼國也時常進犯,而先帝新近去世,當地文武官員全都惴惴不安,安定軍心、抵抗侵犯乃是目前最要緊的事情!
樞密院樞密使楊邠、樞密副使郭威,都是協助先帝開創基業的元老重臣,他們地位尊崇,如果能外出鎮守,一定能安撫民心軍心。何況他們雖然歷任高官,但是清廉自守,家庭並不富裕,如果擔任一方節度使也能填補家用,體現陛下對他們的愛護之心。
反正中原腹地相對太平,樞密院的事情大為減少,即便有事情發生,以陛下的英明果敢,也能夠從容料理。而且蘇逢吉、蘇禹珪兩位大人,侍從先帝多年,經驗豐富,足以信賴並協助陛下處理政事。”
李濤的奏章一上,劉承祐就有些心動,但他剛剛登基,知道自己沒什麼經驗,不敢妄下結論。而且前些天,李濤正是在蘇逢吉的大力推薦下,這才擔任戶部尚書的職位,他如今的奏章究竟是出於公心還是出於蘇逢吉的授意,這還要兩說呢!於是劉承祐將奏章留中不發,準備多考慮幾天。
不過先帝劉知遠新喪,宮中哪有秘密可言?不久楊邠和郭威就聽到了訊息。如果自己真得以出鎮一方,也未嘗不可,但是有蘇逢吉在身後搗鬼、陷害,兩人哪裡敢貿然離開?!
兩人略一商議,便入宮求見李太后,哭泣著說道:“我們追隨先帝多年,艱苦奮鬥從不埋怨。如今陛下聽信了別人的讒言,先帝屍骨未寒,陛下就打算將我們拋棄到異地!何況,關西雖然大仗沒有,但是小仗不斷,正需要我們在樞密院居中排程,統籌安排。這樣的話,我們又怎能忍心出鎮一方,只圖自己的享樂而不管帝國的安危呢?!如果陛下認為我們才能有限,確實不能勝任如今的官職,那也請陛下允許我們留到先帝下葬之日,完成臣子的本分後再行辭退!”
兩人的哭泣有理有利有節,很是打動了李太后。何況李太后也知道楊邠、郭威兩人在軍中的地位,還要仰仗他們兩人壓制各地割據勢力,豈能將他們罷免並趕出中央?!
李太后立即加以挽留,並命人招來劉承祐,怒聲斥責道:“先帝屍骨未寒,你就要逼迫元老重臣,你這對得起你父皇的教誨、對得起你父皇的囑咐嗎?”她向劉承祐悄悄施了一個眼色,大聲追問道:“哀家在這裡問你,楊邠和郭威都是對咱們大漢有功之臣,你怎麼可以輕易聽取別人的讒言,將他們逐出中央呢?!”
劉承祐連忙解釋道:“母后,這都是同平章事李濤的主張,兒臣也沒有妄下決斷,而是留中不發。楊愛卿、郭愛卿都是父皇的託孤重臣,是兒臣的股肱大臣,兒子豈能自斷臂膀?!之所以留中不發,兒臣是想看看這李濤沒有同黨,也好一網打盡!”
李太后聽到這裡,面色才緩和過來。她對一旁旁聽的楊邠、郭威說道:“事情搞清楚了,這都是那李濤進的讒言,並不是我兒的注意。這樣吧,將這李濤解除同平章事、中書侍郎的職務,並下獄懲戒,你們以為如何?”
楊邠、郭威叩首,感謝李太后為他們主持正義。兩人再拜說道:“太后,陛下,這李濤的本意也許是好的,只是被某些人利用了而已,妄圖透過他來影響陛下。如今他的奏章並沒有造成實際危害,陛下剛剛登基,朝堂上最好還是安穩為上,臣等建議將這李濤罷免同平章事、戶部尚書的職位,回家閉門思過,不必入獄!”
李太后連連點頭,對劉承祐說道:“聽到沒有,這才是老成謀國之言,你還是要向兩位老大人多多學習才是!就依他們兩人的建議,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