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在歐州大陸上的盟國(指德國)的行動如出一轍,今天倒下的可能只是日本,明天倒下的,很可能就是荷蘭,接下來是印度、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只,,因此很明顯。象這樣的“飛來橫禍,的危險絕不是我憑空幻想和杜撰出來的。
然而,當時的人們卻不能合解這樣的預兆,在大國之間在進行某種紛爭的時候是需要海軍部特別警惕的時候。因為我們可能得到關於敵人的陸軍與海軍調動的情報。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中國海軍的每一個微小的舉動小都在表明緊張局勢的加劇。我們能因此指望在受到任何打擊之前有一星期的通知、天的通知或至少落卜時的通知嗎?不能!所以我們應該在危險來臨之前就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而不是被動的等待甚至是無望的妥協!”
令邱吉爾失望的是。不管他如何的大聲疾呼,也終究沒有能夠挽,回英國內閣越來越趨向於同中國妥協的聲音。
德國戰列巡洋艦突襲英國北海海岸和德國公海艦隊的首次全體“亮相”表明德國有準備同英國皇家海軍進行一次主力決戰以改變“第一和第二”的力量對比的企圖小而此時英國海軍卻不得不分兵於北海、地中海和太平洋三個作戰方向,尤其是在太平洋,皇家海軍的四艘主力戰列巡洋艦及眾多的裝甲巡洋艦和輕型艦艇都被中國海軍所牽制,而即便如此,也不足以形成對中國海軍的四艘超無畏式戰列艦的優勢,而為了防範地中海方向土耳其海軍的一艘無畏式戰列艦和一艘戰列巡洋艦,又有三艘主力艦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