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部分(1 / 4)

嗨頤讕�⑼В��庋�納送觶�雜諍嶸ㄌ�窖蟮鬧洩�>�嬌氈�此擔�揮姓渲楦酃シ朗鋇募ふ嬌梢雜脛�啾取�

而現在效能優異威力巨大的“飛熊”式中型轟炸機的及時出現,無疑將大大緩解中國艦載機群的壓力。

“飛熊”式中型轟炸機是“鳳凰”航空工集團研製生產的新式飛機,華夏共和國武備部長史司博士曾親自參與設計,華夏航空界的著名設計師馮如博士和“鳳凰”集團的首席設計師鄭重博士也參加了研製,並做了大量的工作。“飛熊”式轟炸機可以說是彙集了華夏國內眾多名家設計師的大手筆,一經出世就轟動了華夏軍界。

為了贏得空戰當中的優勢,中國的每一位飛機設計師都在絞盡腦汁地追求更高的速度。一個很自然的做法就是增加發動機的功率。很快,原來轟炸機專用的超大功率發動機紛紛裝備到了戰鬥機身上,與此同時,一些中國設計師還開始嘗試用增加發動機的數量來提供更大的動力。這些試驗型飛機多按常規佈局將多個發動機橫向排列,由於這樣做會擴大飛機的總體迎風面積,阻力增加不少,有些得不償失。此外,如果一邊發動機失效,還將對飛機的平衡造成不利影響,所以這並不是一個最佳的佈局。

能不能打破常規,找到一種既能安排兩臺發動機,而飛機阻力又不會增加的佈局呢?富於創新精神的華夏飛機設計師們很快便找到了答案——把兩臺發動機縱向配置在機體中軸線上這樣做的好處是在飛機保持單發較小的整體迎風面積的同時,又具備雙發的強勁動力。

在接到武備部研製新型轟炸機的標書之後,“鳳凰”集團研製了多種方案,其中一個在機頭以常規方式設定一臺發動機驅動牽拉螺旋槳,在後機身以第二臺發動機驅動機尾的推進螺旋槳的專案引起了武備部長史司和眾多飛機設計專家的注意。為了進行可行性驗證,“鳳凰”集團特別製作了一架試驗機進行相關測試,它的成功試飛證明了這種後置推進方式以及傳動元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鑑於試飛結果反映不錯,並且尤其是被史司看重的是,該型飛機可發展為能適應各種作戰要求的多用途戰機,根據不同的作戰要求,該型機機可靈活地改裝成戰鬥轟炸型、高速偵察型、夜間戰鬥型和重灌攔截型等不同型號。該型飛機最終定名為“飛熊”系列。在史司的要求下,武備部擬定了到1944年末製造500架“飛熊”的生產計劃,到目前為止,用於戰鬥轟炸型的“飛熊”已經有300架入役。

王鵬上校透過座艙玻璃,看到了一架架直撲美國航空母艦的“飛熊”,以及為他們護航的“絕天”式戰鬥機,他緊緊地盯著下面冒著濃煙的美國航空母艦,等待著它遭到毀滅性打擊的一刻。

此時,在“蒙大拿”號艦橋上的尼米茲也舉起了望遠鏡,注視著這種機首和機尾各有一個螺旋槳的轟炸機撲向“勇猛”號航空母艦。

儘管遭到了重創,但“蒙大拿”號的動力沒有受損,在發覺“勇猛”號處於危險當中後,艦上的美國高射炮手再次開始了狂熱的射擊,試圖拯救“勇猛”號。

中國轟炸機首先攻擊了“勇猛”號外圍的屏護艦艇,“聖胡安”號巡洋艦首先遭難,一顆中國轟炸機投下的重型炸彈擊中了“聖胡安”號,炸彈在臨近艙底處爆炸,艦上的美國水兵頓時被炸得血肉橫飛,大火躥出舷窗,使“聖胡安”號成了烤肉的爐子。緊接著一艘驅逐艦也被擊中,一聲巨響斷成了兩截,迅速的消失在了海面上。

在開啟了缺口之後,中國轟炸機蜂擁而上,將一枚枚炸彈投向“勇猛”號,“勇猛”號一邊開動全艦炮火反擊,一邊在海中轉動著巨大的身軀,躲避著炸彈的攻擊,一些美國戰鬥機發現了處於險境中的“勇猛”號,拼死從高空俯衝下來,試圖驅散這些中國轟炸機,但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些造型怪異的轟炸機竟然也擁有不輸於戰鬥機的強大火力,並且和戰鬥機一樣機動靈活,伴隨著機首噴出的道道火舌,兩架美國戰鬥機冒著濃煙墜入了大海。

中國轟炸機冒著密集的炮火直取“勇猛”號,“勇猛”號的艦長看見中國飛機突破了防空火網,似乎有些慌了手腳,下令施放煙霧。“勇猛”號很快便放出了大團大團的濃煙,轉頭規避著自天而降的一枚枚巨大的炸彈。

6架中國轟炸機俯衝而過,對著“勇猛”號輪番投彈,“勇猛”號發了瘋一樣的左躲右閃,但卻仍然無法躲避攻擊,很快,兩枚炸彈擊中了“勇猛”號的艦尾,將甲板上的飛行跑道撕開了一個大窟窿,猛烈的爆炸引起了熊熊大火,烈焰藉著風勢剎那間席捲了整個艦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