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部分(1 / 4)

相當大的麻煩(比如說雲貴總督林紹年就不敢忽視“滇南王四”的意見)。所以如果成立以的方紳士為主要代表的“議政院”的話。對國家來說。應該是有很大好處的。

張之洞原先是湖廣總督。也知道這些。陳寶箴一說他立刻就明白了陳寶箴的意思。因此也表示了同意。於是。帶有中國早期議會性質的“議政院”。也就這麼成立了。

陳寶箴還提議各省同時成立“諮議局”。做為的方政府的議政機構。由各省的方紳士公選代表參加。然後由“諮議局”公選代表進入國家中樞的“議政院”。參與國家政治討論。“使上下情相通。不至雍塞”。

對於這個建議。政務院的所有人都表示了同意。帶有中國早期的方立法機關性質的“諮議局”。也就此成立。

沒有了落後腐朽的滿清封建王朝的阻礙。中國現在呈現出的。已經是一番新的氣象了。

可進入了國家權力中樞的孫綱。看著新生的中國發生的可喜變化。現在卻並沒有輕鬆的感覺。

俗話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現在的孫綱可以說位高權重。但權力大了的同時。也意味著自己身上的責任更大了。

因為。自己現在。是站在國家全域性的高度來看問題了。

(三百九十六)由“追悼會”想到的

由於因為孫綱在軍事上的力挽狂瀾,中國才得以轉危為安,所以在他被推選為“華夏共和國”政務院參政的同時,李鴻章把負責全事的軍務部也交給了他負責,由他兼任軍務部長,並批准了他擴充海陸軍的建議。

李鴻章和張之洞他們這些政壇大佬心裡很清楚,如果不是孫綱在軍事上取得了重大勝利,奠定了新的“華夏共和國”的基礎,想要有今天的安定局面,是根本不可能的。

槍桿子裡出政權,現在,李鴻章他們已經認識得非常深刻了。

這樣一來,中國的國防重任,就壓在了孫綱的肩膀上。

這了統一事權,李鴻章沒有仿效西方國家,分別成立不同的“海軍部”和“陸軍部”,而是將全國的軍事指揮權集中到了軍務部手裡。

因為,中國從甲午戰爭開始,到現在的抗俄戰爭結束,所取得的勝利,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海軍陸軍的協同作戰,李鴻章認為,“若按前清時分設海陸署,一旦有事,臨陣不能相諧,有難不能互助,實為不妥”,因此,設立了軍務部,由軍務部長統一負責指揮海陸軍協同作戰。

而孫綱多次指揮過海陸軍作戰,“年歲雖輕,然疊經戰陣,海陸軍事,莫不精熟,每戰皆勝,百戰宿將,亦服其能”,因此這軍務部長一職,就非孫綱莫屬了。

對孫綱來說,掌管全中國的軍事力量,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滿清王朝給他留下來的將近百萬人的龐大“陸軍”,現在就夠他喝一壺的了。

清朝現在雖然沒有了,但在各地駐防的滿族旗兵,戰鬥力雖然極弱,但對剛剛新生的“華夏共和國”來說,仍然是一個不小的威脅。

在“己亥之變”剛剛開始時,除了東三省的旗兵隨同滿清王公親貴討逆外,在一些其它地省份。也有一定數量的滿族旗兵響應,但由於“討逆軍”失敗得太快,隨後又發生了俄國的侵略,這些旗兵又都返回了駐地,由於滿清王公親貴對國家的出賣,引起了百姓的極大憤怒。很多滿人官員都被漢官驅逐下臺(包括總督和巡撫這種量級的),一些旗兵部隊還被所在省份地練軍解除了武裝,現在,新的以漢人為主體的“華夏共和國”成立了,這些旗兵和國內的很多滿人都惴惴不安,擔心受到漢人的清算。

畢竟。滿人幾百年對漢人和其它少數民族地壓迫造成地民族裂痕。不是那麼容易修復地。

自己想整頓全國地軍隊。這些旗兵就很不好處理。

孫綱和李鴻章張之洞等人說了自己地擔憂。“政務院”在經過仔細研討之後。決定先著手辦兩件事。以此來消除滿人對新政權地疑忌心裡。讓國家不至於陷入民族分裂地狀態。

這頭一件事。就是給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辦喪事。“以安天下滿人之心”。

慈禧太后被康有為派人殺掉後。這幫人採取了和曰本人對待明成一樣地手法。進行了“焚屍滅跡”處理。後來又經過戰亂。現在僅僅能收集到一些慈禧太后地遺骨。而光緒皇帝因為悲傷過度。在慈禧太后被害後三天就去世了。屍體一直還放在殮宮內沒能下葬。李鴻章等人商議後決定。給兩位昔日地國家最高領導人舉行隆重地“國葬”。既表示對“前領導”地尊重。又向天下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