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部分(1 / 4)

小說:執宰大明 作者:熱帶雨淋

進城的路上,李雲天並沒有跟張盛談論兩淮鹽道的事情,而是興致勃勃地跟他談起了揚州的風花雪月,這使得張盛安心了不少。

四輪馬車一出現就成功吸引了揚州百姓的眼球,眾人的注意力很快就集中在了四輪馬車上,大家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高大氣派的馬車,頃刻之間就將後面跟著的那些雙輪馬車給比了下去,使得那些外表豪華的雙輪馬車黯然失色。

直到第二天揚州的《明新報》上刊文介紹了四輪馬車,人們這才驚訝地知道這種樣式新穎的馬車並不是任何人都能乘坐的,只有那些皇族勳貴和文武大員才能取得馬車上路時所必須的牌照,而無牌上路的話要受到嚴懲。

而且不僅如此,即便是那些取得了牌照的四輪馬車,其規格和制式也都嚴格按照相關的標準來執行,皇族勳貴和文武百官都有著相應的規定,以彰顯其等級,可謂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富商大賈們本來是無法購買四輪馬車,不過宣德帝下了恩旨,每名商賈只要捐一萬兩銀子出來賑災濟民,那麼就可獲得朝廷的恩賞,進而得以購買一輛四輪馬車。

居住在揚州城的那些各行各業的富商們最不缺的就是錢了,而四輪馬車很顯然是絕佳的提升身份和地位的代步工具,因此隨著《明新報》上那篇關於四輪馬車的報道一經發表,講武堂駐揚州城的司務處就聚滿了前來捐錢的商賈家僕,都想搶到一個靠前的車牌號碼。

由於宣德帝的恩旨只是規定了捐獻一萬兩銀子賑災濟民就得以購買一輛四輪馬車,並沒有限制只能購買一輛,故而不少財大氣粗的富商一次就捐獻三五萬銀子,給家人給配備四輪馬車,這樣也能搶到那些排在前面的車牌號碼。

因此短短几天下來,講武堂揚州司務處就收到商賈們的捐獻數百萬兩之巨,按照約定一半的銀子給了宣德帝的內庫,一半給了戶部的國庫。

另外,李雲天也透過售賣四輪馬車大賺了一筆,無論對他還是對宣德帝、戶部都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情。

戶部白白得了幾百萬兩銀子後,不少官吏在高興之餘心中是暗自感慨,如果李雲天能調任戶部任職的話,那麼戶部的國庫豈會年年如此緊張?

這些戶部官吏的感慨並不是空穴來風,如果說大明哪個官員最會賺錢,能讓那些商賈們乖乖地拿出銀子來,那麼非李雲天莫屬,先是在揚州城搞了一個競拍成功地籌集到了交趾平叛大軍的軍餉,如今又以四輪馬車使得那些揚州富商趨之若鶩,心甘情願地往裡面砸錢,大明官場無出其右者。

與此同時,戶部乃至官場上的官吏對李雲天的人品頗為欽佩。

按理說戶部是內政陣營出身的李雲天在官場的敵人,可李雲天並沒有將那些商賈捐獻的銀子全部給宣德帝的內庫,而是分了一半給戶部的國庫,進而有效地緩解了戶部所面臨的財政壓力,確保了大明多項工程得以順利實施。

抵達揚州城的當晚,張盛在揚州城最好的酒樓給李雲天接風洗塵,揚州城裡有頭有臉的文武官員和士紳大賈悉數參與。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這種官場上的正式場面商賈是不能參與的,只有那些有功名計程車紳才能有幸出席。

不過由於揚州富商財大氣粗,一些給朝廷捐獻了鉅額錢財的商賈被永樂帝恩賞了功名,也就是封了一個有名無實的閒散官職,可以享受相應級別官員的禮遇但是卻沒有待遇,因此那些商賈也得以參與接風宴。

原本,揚州的鹽商是獲得這種恩賞功名最多的商人,可由於李雲天這次來揚州查的就是兩淮鹽道,因此那些鹽商知趣地迴避了。

這樣一來,能參加接風宴的商賈主要就以四年前成功競得了交趾商業經營權和採礦權的那些商人為主。

自從李雲天回京後,特意給那些投資了交趾生意的商賈請功,因此宣德帝就御筆一揮,給那些商人賞賜了品級不等的功名,如此一來是對他們的最佳獎賞,希望他們能繼續為大明效力,這也引發了江南商界商賈們的羨慕和嫉妒。

江南的商賈如今萬分懊惱當年沒有投資了交趾的生意,四年前,李雲天在揚州舉行的競價可謂是大張旗鼓,不過由於當時明軍在交趾戰場節節敗退,連堂堂的安遠侯都戰死,沒人會認為李雲天能平定了交趾的叛亂,投出去的錢無疑打了水漂。

因此當時不少財大氣粗的商賈都對競價一事採取了謹慎的態度,處於觀望的姿態,而江南第一大商會鹽商總會更是除了副會長陸德忠外無一人出手。

誰成想李雲天後來竟然出人意料地了平定了交趾的叛亂,現如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