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部分(1 / 4)

小說:執宰大明 作者:熱帶雨淋

時常爆發戰爭,與韃靼的關係則比較友善。

本來阿魯臺可以輕鬆地應對目前的局面,不過他萬萬想不到遼東的戰局竟然會出現巨大的紕漏,按照計劃宣德八年上半年遼東的蒙古軍隊就要攻佔整個遼東,然後與兀良哈部合兵攻打山海關。

屆時,關西七衛在配合北元兵打下居庸關後合兵北上,與遼東的蒙古軍隊夾擊山海關的明軍。

非常可惜,李雲天在遼東把蒙古軍隊的計劃打亂了,迫使蒙古軍隊由戰略進攻轉向戰略防禦,而沒有了遼東蒙古軍隊的配合,要想打下山海關簡直就難於登天。

山海關被譽為“天下第一關”,一是從地理位置上,它是萬里長城東部起點的第一座關隘,再就從地理形勢上,依山襟海,雄關鎖隘,易守難攻攻,其關城緊扼隘口,東有峻嶺,西是一道天然屏障的石河,成為一條自然壕塹從而構成名副其實的戰略要地。

古人稱其為“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由此可見其的重要,當年若不是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清兵根本就無法攻破山海關。

為了能在北直隸有一個立足之地,阿魯臺讓人攻佔了通州城,並且開始佈局北直隸,派兵攻打北直隸各州府,大張旗鼓地在那些州縣建立北元政權,全力征募僕從軍士兵。

與此同時,阿魯臺讓人開始製造大型攻城器械,擺出了一副攻佔京師的架勢,使得京城裡的局勢萬分緊張,城裡無論官員還是百姓莫不人心惶惶,擔心城破後受到蒙古兵的屠戮。

阿魯臺的目的很簡單,就是逼著周徵主動出擊,然後在戰場上消滅周徵所轄的明軍,如果周徵不上當的話那麼他就攻城,倒要看看周徵能忍到哪個地步。

第708章 迫在眉睫

九月中旬,遼東灣。

一支由五艘三桅戰船和十幾艘大型海船組成的船隊靜靜地海面上航行著,船隊中間的明揚號三桅戰船上的甲板上,李雲天神情嚴肅地望著前方蔚藍的海面。

為了打破遼東戰事的僵局,李雲天準備出奇制勝,率領驍武軍從海路繞過西寧堡的蒙古軍隊,然後在廣寧右衛登陸,率軍奇襲大寧城。

大寧城的兵力現在非常薄弱,只有五千兀良哈兵,原本駐守大寧城的兀良哈兵就不多,只有兩萬人,其餘的兵力基本上都部署在了山海關前以阻擋明軍北上的道路,使得山海關有六萬兀良哈兵。

阿岱汗兩次從兀良哈部抽調了四萬兵力對抗遼東明軍,兀良哈三衛的指揮使從山海關抽掉了一萬兵力,從大寧城抽掉了一萬五千人,剩下的從各自的部族中徵集,好不容易又湊夠了一萬五人。

因此,兀良哈部的兵力都集中在了山海關和西寧堡,區域性地區只有少量的部隊,根本就不足為懼。

此次偷襲大寧城,李雲天帶了五千驍武軍、三千女真兵和兩千蒙古兵,其中驍武軍中有三個火槍營,是李雲天的殺手鐧。

按照李雲天的計劃,他原本在十月初才偷襲大寧城,不過就在他在海州衛處理軍務和政務時,張輔派人乘船冒死渡海將關西七衛透過倒馬關進入北直隸的事情送到了遼東半島南端金州左衛的旅順口。

金州左衛的人不敢怠慢,當即火速將這個訊息稟告了李雲天,李雲天頓時大吃了一驚,立刻意識到倒馬關出了內奸,否則以倒馬關的險峻即便是有二十萬關西七衛的人馬也無法越雷池一步。

由於倒馬關的突然失守,使得李雲天不得不改變了原先的計劃,提前偷襲大寧城,以期儘快解決遼東的戰事。

在李雲天看來,倒馬關的意外陷落完全打亂了明軍在萬全都司的部署,使得萬全都司陷入了一個守城或者出擊的兩難抉擇。

說實話,雖然李雲天也認為守城才是最正確的抉擇,但是沒有哪個明軍將領能在蒙古軍隊真的攻打京師後而坐視不理,否則那可就犯了欺君大罪,事後絕對會被言官彈劾。

李雲天知道周徵現在統帥著萬全都司的軍隊,以他對周徵的瞭解周徵不會中阿魯臺的當在居庸關破了後救援京師,可是當京師真的被蒙古軍隊猛攻後,周徵即便是明知路上有蒙古軍隊的埋伏也要硬著頭皮派兵前往,這已經與戰術戰略無關,完全是要盡臣子的本職。

因此,李雲天為了避免周徵被動出兵,進而使得明軍白白送命,必須要儘快結束關外的戰事,然後率軍入關給京城解圍。

說實話,李雲天沒有先前無論如何都想不到關西七衛會千里迢迢地從西域趕來參戰,更料不到原本固若金湯的倒馬關成為了一道擺設,使得戰局變得複雜起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