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軍後抵達了大寧城,為了迷惑城裡的兀良哈三衛指揮使,特意繞路從西面的草原而來。
守城計程車兵見到佇列前面的蒙古騎兵後並沒有懷疑,還以為是阿岱汗派來的援軍,因此徑直就把隊伍放進了城裡,同時向大寧城裡的兀良哈三衛指揮使稟告。
大寧都司設定於洪武二十年,也就是1387年,治所在大寧衛的大寧城,管轄北直隸長城以北和蒙古高原西拉木倫河以南等地。
次年,大寧都司改為北平行都司,永樂元年又恢復大寧都司,由於永樂帝採取了收縮防禦的策略,因此將大寧都司的治所遷到了保定府的保定城,下屬各衛所也不同程度的南遷,使得大寧城成為了大寧都司在北方最重要的軍事重鎮。
大寧都司所面臨的威脅主要是蒙古韃靼部,例如大寧都司的興和守禦千戶所在永樂二十年被韃靼的阿魯臺攻佔,其衛所人員隨即潛入了宣府衛城,導致興和守禦千戶所廢棄。
與蒙古韃靼部和瓦剌部不同,兀良哈部蒙古人與大明之間的關係十分密切,明建文元靖難之役爆發,永樂帝藉助兀良哈蒙古人的支援擊敗了鎮守大寧衛的寧王朱權,以平分天下為由誘使寧王加入了靖難大軍。
後來,永樂帝又向兀良哈部借用3000名精騎兵作為靖難軍的精銳。
建文四年永樂帝登基後為了酬謝從戰有功的兀良哈蒙古人,決定把大寧衛封賞給他們,同時還封三衛首領以都督、指揮、千戶和百戶等職;決定在開原、廣寧兩地開設互市,供兀良哈蒙古人和明朝進行交易活動。
不過,永樂皇帝承諾並沒有完全兌現,大明後來從安全形度考慮不允許兀良哈蒙古人南遷到大寧地區駐牧。
兀良哈的蒙古各部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