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為奉天翊衛推誠。
其中,一等開國輔運推誠授予跟隨洪武皇帝開國的那些勳貴,二等奉天靖難推誠授予跟隨永樂皇帝起兵的勳貴,其餘立下軍功的勳貴授予三等奉天翊運推誠或者四等奉天翊衛推誠。
故而,李雲天等人只能被授予三等奉天翊運或者四等奉天翊衛,三等奉天翊運已經是大明當前爵位的最高等級。
“皇上有恩旨,鎮武候以侍讀學士之職進內閣,協助內閣閣員處理各地奏章。”等李雲天謝完恩,金英合上手裡的聖旨,高聲宣佈道。
“臣謝主隆恩。”李雲天聞言再度跪了下去,規規矩矩地向宣德帝磕了一個頭,他很清楚宣德帝這樣做是在給他將來成為內閣大學士在鋪路,使他將來能更便捷地入閣。
在場的官員對宣德帝的這道諭旨並不感到意外,李雲天是翰林侍讀,自然有資格進入內閣做事。
按照大學士的升遷路線,李雲天想要成為內閣大學士的話,首先要當上翰林學士,然後成為左、右春坊大學士,這樣才能升為內閣大學士。
這並不是說李雲天一定要擔任翰林學士或者左、右春坊大學士的官職,只要他的兼職中有這兩項職務即可。
“起來吧。”宣德帝笑著向跪在地上的李雲天微微頷首。
說實話,如果不是李雲天資歷尚淺的話宣德帝想讓李雲天直接入閣,以此來主導大明的稅賦改革,在全國推行“攤丁入畝”並且將財政大權收歸戶部,以杜絕在各地官員在稅賦上下其手,中飽私囊。
自從李雲天宣德三年在明軍控制的交趾州府減免賦稅、暗中實行“攤丁入畝”以及將地方財政大權收歸交趾布政使司後,那些州府的財政不但沒有惡化,而且農業和商業發展迅速,經濟情況可謂日新月異。
根據李雲天的奏報,去年單單那些州府的農業稅和商稅就高達兩百萬兩銀子,不僅完全足夠各地方衙門運作的花銷以及各州府的修橋鋪路等事項的花費,而且最後還結餘了三十萬兩。
這可著實令宣德帝是大吃了一驚,他很難想象李雲天是如何在交趾那種蠻夷之地節省下來三十萬兩銀子來。
不過,從這件事情上宣德帝意識到李雲天所推行的稅賦政策和財政體系遠比大明現行的蔡福政策和財政體系優越,故而想要在全國進行推廣。
可這又談何容易,進行稅賦和財政變革的話,意味著當地官員的利益將會被觸及,絕對會遭到地方官員的通力反對。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古代商業不發達,故而田賦和丁稅是最主要的稅收方式,地方的官員們正是從這兩項稅收上斂財。
因此在宣德帝看來,此事非李雲天不能勝任,李雲天不僅有辦法對付那些地方官員,使得那些地方官員乖乖威服,而且還能駕輕就熟地推動稅賦和財政的變革,不至於出現一些紕漏。
“啟稟皇上,原占城國的兩位大酋長仰慕皇上天威,特意隨臣進京覲見,現在正在殿外等候,不知皇上能否降下恩澤讓他們得償所願。”
從地上站起身後,李雲天衝著宣德帝一拱手,躬身稟告道。
“皇上有旨,宣原占城兩位酋長覲見!”宣德帝聞言向一旁侍立的金英微微頷首,金英隨即衝著立在殿門處的內侍的喊道。
隨著金英的這一嗓子,身穿占城當地節日盛裝的多格薩和隆德斯很快就被一名內侍從太和殿外的走廊裡領進了殿內,在滿朝文武的注視下走向宣德帝。
面對氣勢恢宏的紫禁城,隆德斯顯得有些惶恐,他第一次見到規模如此宏大的建築,同時也被太和殿廣場上密密麻麻的文武百官所震撼,難以想象大明的人口竟然會有如此之多。
相對隆德斯,多格薩的心態則要平穩許多,他曾經在南京國子監留學見識過南京城的皇宮,故而不像隆德斯那樣被震撼。
“臣多格薩叩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臣隆德斯叩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
在殿前停下腳步後,多格薩和隆德斯並排跪在了地上,口中用漢語向宣德帝請安。
由於多格薩在南京待了很長時間,故而能說一口流利的南京話,隆德斯的言語則顯得非常生硬,他是近半年來才開始學的漢語,故而基礎還沒有大撈。
“起來吧。”宣德帝微笑著向多格薩和隆德斯虛空向上託了一下,示意兩人起身,然後笑著說道,“朕聽聞兩位是占城的五大酋長之一,此次占城能順利歸附我大明二位功不可沒,你們說說想要朕如何獎賞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