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部分(3 / 4)

小說:執宰大明 作者:熱帶雨淋

司的這兩場戰事並不是孤立的,雙方好像遙相呼應,這就使得事態變得複雜起來。

“皇上,臣認為前軍都督府右都督、安泰侯梁坤行事穩妥,可率軍增援遼東,所需軍卒可由山東都司和山西都司調派。”經過一番緊張的商議後,軍閣次輔張本向宣德帝一拱手,沉聲說道。

梁坤是梁少傑的父親,本為安泰伯,由於剿匪有功被進封為安泰侯,擔任前軍都督府右都督,也是一員能征善戰的驍將。

“臣附議。”隨後,內閣次輔楊榮向宣德帝一躬身,同意了張本的奏報。

“臣附議。”其餘眾人跟著紛紛表示了贊同,這是他們先前商議的結果,認為梁坤此番前去最為合適。

“太師,你如何看待此事?”宣德帝將張輔沒有表態,於是沉聲問道,雖說張輔曾經因為與漢王關係密切被宣德帝奪了兵權,但在作戰上還是非常相信他的經驗。

“安泰侯老成穩重,足以領軍前往。”張輔聞言不經意地瞥了一眼坐在眾人末座的李雲天,然後向宣德帝一拱手,沉聲回答。

由於遼東戰局複雜,在張輔心中有兩個最佳的領軍人選,一個是在京城輔佐太子的忠國公周徵,另外一個就是伴駕的李雲天。

不過,周徵因為要坐鎮京城根本無法抽身前往遼東,而李雲天又是宣德帝身邊的近臣,現在朝廷有不少勳貴可用,無論如何都輪不到兩人,故而他就只好退而求其次讓梁坤統軍。

李雲天注意到了張輔的那一眼,立刻意識到了張輔的心思,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一絲苦笑,現在這種軍國大事的商議他僅有列席權而已,如果宣德帝不問他的話根本就沒有發言的機會。

況且,京城裡還有如此多的勳貴可用,他要是主動請纓的話豈不是對那些勳貴的蔑視?

“准奏,立刻傳詔京師,安排增援遼東事宜。”見張輔也同意由梁坤領軍,宣德帝於是沉聲向侍立在一旁的金英下達了詔令。

“另,告訴安平侯要步步為營,不可輕敵。”隨後,宣德帝想起了一件事情,開口吩咐道,張昊這麼一敗再加上李雲天先前的憂慮,使得他不由得擔心起牛世豪來,萬一牛世豪再出什麼亂子的話局勢可就變得糟糕了。

第637章 接連再敗

隨著宣德帝的詔令,京城頓時變得熱鬧了起來,梁坤透過軍閣迅速從山東都司調兵三萬和山西都司調兵四萬,徵調了他所需要的部隊。

戶部更是馬不停蹄地忙碌地籌集梁坤所需要的軍需物資,反正戶部現在財大氣粗,根本就不用擔心錢的問題,白花花的銀子流出去後自然有糧草運抵京城。

對明軍來說也有好訊息,牛世豪的進展非常順利,依照宣德帝的詔令放緩了追擊韃靼人的腳步,七月上旬的時候成功將進犯的韃靼人趕出了山西行都司的地界,韃靼人越過陰山向北方草原逃竄。

宣德帝聞訊後啟程趕往了大同城,同時命令牛世豪進入草原追擊逃跑的韃靼人,此戰一定要給予韃靼部重創,使得其不敢再輕易南侵。

於是,牛世豪率領十萬明軍浩浩蕩蕩地越過了陰山,兵分兩路追擊向北逃竄的韃靼人,兵鋒直抵達韃靼部南部最重要的城市――伊林。

七月底,宣德帝的聖駕抵達大同城,大同城的文武官員紛紛出城相迎,將宣德帝的御輦迎進城去。

望著拜伏在街道兩側山呼萬歲的百姓們,宣德帝心中不由得感到一陣意氣風發,當年他隨永樂帝北征時就在大同城裡住過,如今想起來恍如昨日,眼前的景象與當時永樂帝進城時何其相似,只不過被萬民跪拜的物件由永樂帝換成了他而已。

永樂帝曾經五徵蒙古,除了第二次征討瓦剌部外另外四次皆征討韃靼部,使得韃靼部落荒而逃,避難於漠北。

與永樂帝的北征相比,宣德帝此次出征的聲勢無疑要小上許多,據史料記載宣德帝五次北征皆率軍數十萬而宣德帝僅僅率軍十五萬,究其原因是宣德帝體恤民情,不想在北征的事宜上耗費太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況且,宣德帝此次北征的目的只是想教訓一下南侵的韃靼部,並不準備追敵深入。

永樂帝的五次北征經驗表明,無論是韃靼部還是瓦剌部,面對明軍大部隊的時候通常都會選擇北逃,明軍根本就無法追擊否則漫長的後勤線不能得以保障。

八月中旬,牛世豪派人傳來捷報,明軍兵不血刃拿下了伊林城,伊林的韃靼部守軍望風而逃,不敢掠明軍鋒芒,使得明軍繳獲牛羊無數,俘虜沒能來得及逃走的韃靼百姓萬餘人。

牛世豪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