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每年向蒙古布政使司和奴兒干布政使司投入鉅額銀兩,在大家看來這樣做無疑是打了水漂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李雲天向蒙古布政使司和奴兒干布政使司投入的資金都來自講武堂,但對外卻宣稱是朝廷的投入,單單這一點就足以令滿朝文武欽佩,也使得張氏太皇太后對李雲天信賴有加,像李雲天這樣不為名利一心為大明辦事的官員可謂鳳毛麟角。
“十五萬兵力是不是有些少!”就在眾人感慨著的時候,一個聲音在大殿上響起,楊士奇憂心忡忡地望著李雲天。
雖然現在只是楊三宇戰敗,但隨之勢必影響到孤軍冒進的宋海,一旦宋海的西征軍也出了什麼岔子,那麼單憑十五萬人絕難守住嘉峪關。
西征軍此次已經把西南諸都司的主力抽調了個乾淨,剩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殘之人,因此想要從西南諸都司調兵已經不可能,故而在楊士奇看來十五萬人根本就不夠用,屆時明軍將面臨六十七萬帖木兒帝國和北元聯軍的進攻。
聽了楊士奇的話後,現場的諸臣這才意識到宋海這一路西征軍恐怕凶多吉少,屆時大明西南可就會處於兵力空虛的境地,這使得現場的氣氛變得緊張壓抑起來。
“楊大人,驍武軍關西大營有三萬人,再加上遼東的七萬人馬,以及關西七衛的十萬人,我大明將有三十五萬人迎敵,足夠將其擋在嘉峪關外!”李雲天知道楊士奇的擔憂,於是不動聲色地向他解釋道。
“關西七衛!”
現場的眾臣頓時再度面面相覷,在他們看來關西七衛比蒙古兵和女真兵還不靠譜,當年就是關西七衛從倒馬關進入的北直隸,進而使得居庸關在關西七衛和北元的夾擊下被攻下,使得北元兵得以圍困京城。
萬一關西七衛再被北元所誘而在戰場上反戈一擊,那麼後果可不堪設想。
“皇上、太皇太后,關西七衛之所以依附我大明就是不想被東察合臺或者北元所吞併,如今西察合臺和北元聯合起來攻打大明,關西七衛夾在其中勢必被其所滅。”
李雲天豈會不清楚朝廷裡這些大員們的擔憂,於是有條不紊地向正統帝和張氏太皇太后說道,“故而,關西七衛要想自保必須要與我大明同仇敵愾,共西察合臺和北元聯軍!”
“皇上、太皇太后,臣覺得忠武王言之有理,關西七衛這些年來之所以能屹立在西域而不倒正是仰仗我大明的天威,如今大明遇上了勁敵,其唯有與大明一同抗敵才能倖免於難。”
這時,勳貴佇列前端的忠國公周徵走到殿前,躬身向正統帝和張氏太皇太后說道,對李雲天呼叫關西七衛表示了支援。
事實上,這些年來驍武軍關西大營與關西七衛之間的關係相處得十分融洽,關西七衛透過驍武軍關西大營開啟了與大明的商路以及民間各項交流,無論是農業還是商業對大明的依賴越來越深。
像對待倭國一樣,表面上看起來李雲天對關西七衛採取了放任的姿態,實際上他已經動用了大明在經濟上的巨大優勢,正在從經濟上逐漸向關西七衛滲透。
一旦大明,確切的說是講武堂掌控了關西地區的農業和商業命脈,那麼關西七衛將乖乖地歸附大明,使得大明掌控住關西地區。
周徵自然清楚李雲天對關西地區的部署,故而對李雲天呼叫關西七衛非常放心,放眼大明朝野,除了李雲天外恐怕無人能駕馭得了悍勇善戰的關西軍,對於關西軍這樣的軍隊來說唯有用武力將其震懾後才能安心驅使。
“皇上、太皇太后,關西七衛雖然桀驁不遜但想必也能分得清楚是非黑白,臣覺得他們定會為我大明效力。”張輔聞言沉吟了一下,鄭重其事地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雖然張輔也對關西七衛有戒心,但他對李雲天有信心,李雲天並不是那種行事草率的人,如果沒有把握的話想必也不會動關西七衛。
“臣等附議!”張昊和牛世豪對視了一眼,隨後走出勳貴佇列,表明了對李雲天的支援。
現在兩人的心情可謂五味雜陳,既為楊三宇的戰敗感到失落,同時也為即將奔赴西域戰場感到莫名興奮,很顯然前往西域的援軍需要有人前來統帥,而李雲天肯定不會忘記他們。
“臣等附議!”見此情形,大殿右側的勳貴和武臣紛紛躬身表示贊同。
雖然有人心中對李雲天呼叫蒙古人、女真人以及關西軍感到擔憂,但除此以外大明一時間真的已經無兵可調,而西域之戰又迫在眉睫,故而別人沒有比李雲天更好的辦法來應對目前西域緊張的局勢。
“臣等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