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的事情。
文官集團自然不想勞軍遠征,去打一場與大明無關的戰爭,畢竟東察合臺汗國不是大明的藩屬國,大明實在是師出無名。
可勳貴集團們則牢牢地抓住了這次戰機,想要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以證明衛所軍並不比驍武軍差,故而以東察合臺汗國事關西域安穩為由堅持出兵。
在千步廊侯朝的這段時間,文官勳貴們自然要進行最後的商議,那些能進得了太和殿的官員再輔政大臣們的示意下已經清楚了各自在大朝時的角色。
“忠武王呢?”東千步廊內,張輔掃了一眼聚集在房間裡的勳貴重臣,有些意外地問向了身旁的周徵。
由於此次大朝事關著勳貴集團的榮譽,故而張輔和周正等勳貴集團的首腦已經齊聚一堂,商議著在大朝上如何對抗文官集團的發難。
與之相對應的,楊士奇和胡瀅等內閣、六部的文官也聚在一起商量著阻止朝廷出兵的辦法,在他們看來勳貴集團這次出兵完全就是為了一己私利,想要趁此建立軍功以及給衛所部隊正名,實屬勞民傷財。
從目前的局勢來看,文官集團和勳貴集團在朝堂上的勢力不相上下,故而雙方都很難壓倒對方。
這個時候,李雲天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先不說講武堂一系的新興勳貴在朝堂上擁有不小的力量,文官中的新興勢力也與李雲天關係密切。
所謂的新興勢力,指的是李雲天當年查辦兩淮鹽道貪墨大案時因功得以從南京調任京城的三位部院堂官,即潘興民、張韜和秦克。
其中,潘興民由南京刑部左侍郎遷為京師刑部左侍郎,張韜由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遷為京師戶部左侍郎,秦克由南京大理寺左少卿遷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