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世豪看來,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蹟,誰也沒有想到李雲天在如此困難的境況下還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戰果。
雖然敦煌古城之戰的勝利與牛世豪率領的北征軍騎兵參戰有著重要的關係,但牛世豪知道,即便北征軍不參戰那麼李雲天也能率領明軍最終獲勝。
原因很簡單,此次關西之戰明軍屬於保家衛國,其作戰的意志力很顯然要高於帖木兒帝國和北元計程車兵,而且又在李雲天的率領下,必定會拼死殺敵。
而帖木兒帝國和北元原本在關西之戰中佔據了優勢,如今卻要被迫在敦煌古城與李雲天率領的明軍殊死相搏,士氣肯定受到了難以預測的打擊。
隨著戰爭的僵持,帖木兒帝國和北元士兵的心理必將會發生微妙的變化,說到底,掠奪戰利品是他們此次東征的一個重要目的,在帖木兒帝國和北元囤積重兵於大明西北的情形下,誰也不想就這麼白白死在敦煌古城。
因此,北征軍參戰的最大作用是減少了明軍在敦煌古城之戰的傷亡,加劇了帖木兒帝國和北元聯軍的潰敗。
從牛世豪那裡,李雲天得知了北征軍平定漠北的經過,其過程用波瀾不驚來形容最為恰當,除了衛拉特部外,包括科爾沁部和土爾扈特部的人都沒有進行太激烈的抵抗就紛紛選擇了投降。
按照行程,張昊率領的北征軍再過十來天就會進入關西地界,屆時明軍在關西的兵力就會超過三十萬,與蘭州的周徵一起,對酒泉的帖木兒帝國和北元聯軍形成東、西夾擊之勢。
雖然李雲天想把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聯軍圍困在酒泉,但他知道這樣的可能微乎其微,因為一旦酒泉城裡的脫歡和霍爾都汗得知溫都在敦煌古城戰敗的訊息,肯定會立刻西撤退出嘉峪關。
屆時,關西將成為明軍與帖木兒帝國、北元聯軍決戰的戰場,因此扼守帖木兒帝國和北元西撤西域的玉門關就至關重要,只要把玉門關牢牢地守住,那麼就等於切斷了他們逃往西域的路線。
至於陽關,李雲天則一點兒也不用擔心,陽關外是一望無垠的沙漠戈壁,如果帖木兒帝國和北元聯軍選擇走陽關的話,那麼等待他們的將是無盡的死亡,屆時大部分的人恐怕會死在沙漠和戈壁裡,很顯然李雲天不會讓他們進入沙漠前準備足夠的食物和水源。
雖然玉門關現在在太平的手裡,不過李雲天一點兒也不擔心,因為蒙古輝特部首領、安樂王把禿孛羅已經率軍前去玉門關勸降,兩人同屬漠北瓦剌部的三大首領,當年為了對抗脫歡私交很好。
如今漠北諸部已經歸附大明,太平除了投降外沒有其他的選擇,能被把禿孛羅招降對他而言是最好的出路。
蒙古達顏部首領、安義王哈爾巴拉也跟著牛世豪一同前來馳援敦煌古城,他和把禿孛羅一樣沒有出現在敦煌古城裡,而是率領著手下的騎兵前去追趕逃走的溫都。
出乎人們的意料,溫都並沒有奔向相距敦煌古城最近的玉門關,而是向遠處的嘉峪關方向逃去,實在是令人感到意外。
李雲天知道溫都為何會這樣做,雖然其逃到玉門關可以脫身,但如此一來就等於拋棄了在酒泉城的霍爾都汗。
身為帖木兒帝國的戰神,同時也是霍爾都汗最為信任和器重的將領,溫都豈能為了自己活命而至霍爾都汗以及酒泉城的大軍於不顧?
李雲天希望哈爾巴拉能追上溫都,溫都的存在會給明軍帶來不少麻煩,不過他對此並不抱太大的希望,畢竟哈拉爾拉一路急行軍,現在已經是人疲馬乏,要想追上溫都談何容易。
第二天,敦煌之戰的戰果已經統計了出來,明軍一共俘獲了十萬多戰俘,帖木兒帝國和北元在關西的軍隊可謂已經全軍覆沒。
等到了晚上的時候玉門關又傳來了好訊息,把禿孛羅派人飛騎來報,鎮守玉門關的太平獻出玉門關投降,準備跟他一同前來向李雲天請罪。
李雲天並沒有在敦煌古城久留,把禿孛羅和太平來後他就下令大軍啟程前往青龍城,之所以這樣,一是敦煌古城經歷了先前戰火的侵襲後已經破敗不堪,不適合在裡面駐軍,二來是要在青龍城裡整軍備戰,為將來與帖木兒帝國和北元的決戰做準備。
在青龍城李雲天見到了哈爾巴拉,兩人熱情地進行了擁抱,李雲天知道哈爾巴拉在北征漠北的時候立下了汗馬功勞。
令哈爾巴拉感到遺憾的是他沒有追上逃走的溫都,不過溫都的境況也好不到哪裡,經過敦煌古城一戰後他身邊只剩下千餘名親信騎兵,其手下的軍隊可謂全軍覆沒。
得知李雲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