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爺,不知于謙於御史現在可在裡面?”李雲天走上前,掏出一塊碎銀塞進一名高個兒軍士的手裡,笑容滿面地問道。
“於御史進宮辦差去了,你有什麼事明天再來吧。”高個兒軍士伸手掂了掂碎銀,順勢塞進了腰裡,開口回答。
“在下是於御史的朋友,還望軍爺能將這封信轉交給於御史的家人。”李雲天已經猜到于謙不在,於是從懷裡摸出一封信交給了高個兒軍士。
于謙雖然時常進宮辦差,不過卻住在都察院衙門裡,自從永樂帝遷都北京城後,南京各大部院衙門就閒置了起來,很多各部院所屬的官吏就住在裡面,這樣一來也方便辦公。
高個兒軍士看在那一塊碎銀的份兒上拿著信進了院裡,李雲天的嘴角流露出一絲笑意,只要于謙看了信肯定會赴明天中午的飯局。
信裡的內容很平常,也就是普通的問候寒暄,邀請他明天中午去一家酒樓吃飯敘舊,署名是“子木”。
說起來,自從當年離開京城到湖口縣上任後,李雲天和于謙就再也沒有見過,不過兩人時常書信聯絡,李雲天相信于謙能認出他的字來。
況且,李雲天在心中也進行了提示,“子木”合起來就是“李”,以于謙的聰明才幹肯定能猜到寫信的人是他。
在李雲天看來,讓于謙給太子傳遞訊息是最便捷的方式,同時也不會引起外人的懷疑。
既然把信交給了于謙的家人,那麼李雲天接下來就唯有等待,他好不容易來了一趟南京城,自然要在城裡四處逛逛,同時買些東西回去交差。
李雲天早就聽說南京城十里秦淮河的奢靡,到了秦淮河畔,只見岸邊停滿了各式畫舫,雖然河面上只有寥寥的船隻在遊弋,顯得有些寂靜,但可以想象出晚上喧鬧繁華、百舫爭豔的壯觀景象。
怪不得京城不少大臣對遷都南京趨之若鶩了,恐怕奢華的享受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
第二天中午,李雲天去了秦淮河畔的一家酒樓,他昨天在這裡訂了一個雅間,坐在窗前一邊欣賞著秦淮河上秀麗的景色,一邊等待著于謙的到來。
半個時辰後,雅間的房門開了,一名身穿便裝、中等身材、雙目炯炯有神的精壯男子推門走了進來,李雲天見狀連忙起身,笑著迎了上去。
“復生,真的是你?”精壯男子上下打量了一眼臉上粘著絡腮鬍子的李雲天,一臉驚訝地說道。
“四年前京城一別,廷益兄風采依舊。”李雲天笑著向精壯男子拱了拱手,精壯男子就是于謙,字廷益,李雲天與他是同年,兩人年齡也相差無幾,相互間自然稱字。
“你不是在京城隨皇上齋戒祈福,怎麼來南京了?”于謙的臉色微微變了變,連忙關上房門低聲問道,神情異常詫異,很顯然李雲天出現在這裡不合時宜,
“廷益兄,小弟身負皇命,需要見太子一面,還望廷益兄能助小弟一臂之力。”李雲天衝著于謙一拱手,鄭重其事地說道。
他並不是信不過於謙,而是洪熙帝駕崩的訊息事關重大,除了雷婷這個幫手外,在沒得到太子的允許前他不能告訴任何人。
聽聞此言,于謙的臉色頓時大變,立刻意識到京城出了大事,否則李雲天豈會悄無聲息地就來了南京城,而且還要透過他見太子?
感覺事態緊急,于謙連午飯也沒吃,與李雲天商議了一番後就火急火燎地走了,前去安排李雲天和太子見面的事宜。
夜幕降臨後,秦淮河上燈火通明,熱鬧非凡,一條條張燈結綵的畫舫在河邊上穿梭,歌舞聲和歡笑聲不絕於耳。
一條停在岸邊的畫舫,船艙裡,李雲天和穿著一身男裝的雷婷坐在窗旁,神情嚴肅地望著岸上來來往往的行人。
按照李雲天和于謙的計劃,于謙將帶太子來畫舫見他,只要見了太子那麼他這次的任務就完成了一半。
忽然,李雲天的眼前亮了一下,岸上有七八個人快步向畫舫走來,藉著路上的光亮能清晰地看見領頭的人是于謙,而跟在於謙後面的那名神情冷峻的便裝男子正是太子朱瞻基。
見此情形,李雲天連忙領著雷婷下船迎接。一
第220章 覲見太子(四更)
“公子,請!”岸邊,李雲天向朱瞻基拱手行禮後,躬身衝著畫舫做了一個請的手勢。看書神器讀蕶蕶尐說網
朱瞻基神情複雜地望了一眼李雲天,抬步領著于謙等人登上了畫舫。
當一名朱瞻基的隨從經過李雲天身邊的時候,不引人注意地衝著他微微頷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