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洪武皇帝下令編纂了《皇明祖訓》,宣佈將十五個海外國家列為“不徵之國”,告誡後世子孫不得恣意征討。
這十五個國家依次是:朝鮮國、日本國、大琉球國、小琉球國、安南國、真臘國、暹羅國、占城國、蘇門答臘國、西洋國、瓜哇國、湓亨國、白花國、三佛齊國、渤泥國。
由於洪武皇帝的祖訓,李雲天想要拿下占城國並不容易,否則的話京城的那些文官們必將會群起攻之,彈劾他妄開戰端、恃強凌弱以及大逆不道,公然違背洪武皇帝的祖訓,這將給他帶來很多麻煩。
故而,李雲天只能等黎利的叛軍殺了占城國國王后,他才能在擊敗黎利的叛軍後順理成章地接掌占城國,這也是他為何要將佔城國國王想要出兵幫大明攻打交趾叛軍的訊息透露給黎利的原因。
“大哥,你不會是想對付占城國國王吧?”雷婷見李雲天的眉關皺了起來,立刻意識到了他正在做重要的決策,於是試探性地問道,她知道占城國國王的生死在李雲天的計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為了能一勞永逸地解決佔,一定不能讓占城國王逃到多海城!”
李雲天沉吟了一下,扭頭望向了雷婷,沉聲囑咐道,“你派人告訴黎利,就說占城的戰事一起,皇上必定會令本定南將軍舉兵南下進攻他的後方,本定南將軍只給他五個月的時間,如果五個月內他不能攻下占城,那麼必須從占城撤軍,否則本定南將軍唯有出兵!”
“還有,倘若他五個月內攻下了占城,而占城又沒有了可以繼承王位的皇族,那麼本定南將軍會向皇上進言,將佔城的土地一併封給他,讓他成為中南半島的第一土司!”說著,李雲天雙目精光一閃,沉聲補充了一句。
“我這就是辦!”雷婷聞言怔了一下,然後向李雲天一拱手,快步離開了院子,雖然李雲天沒有明說,但言語中的意思已經委婉地告訴了黎利必須要滅了占城國的皇族,占城國皇族的命運此時已然決定。
“你要怨的話就怨這亂世,既然你也是一國國王,想必已經做好了殉國的準備。”等雷婷離開,李雲天仰首望向了天空,口中喃喃自語了一句。
他口中的國王自然指的是占城國國王,兩人素昧平生,可謂無冤無仇,但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兩人無形中就已經成為了對手。
李雲天這次派去見黎利的使者還是上次來的那一個,畢竟他與黎利之間的交易屬於頂級機密,不宜讓太多的人知曉。
黎利早就知道李雲天絕對不會對他進攻佔城國一事置之不理,畢竟占城國是大明的藩屬國,而一旦兩個藩屬國開戰大明有調停的職責。
再者說了,黎利是在交趾作亂的叛軍,大明京師的官員們絕對不會坐視他肆意攻打占城國,一定會讓宣德帝下令李雲天趁機進攻叛軍。
不過,黎利並不是太過擔心李雲天會出兵,他現在已經很清楚李雲天並沒有在廣西和交趾整軍備武,而是忙著處理廣西和交趾兩地的政務,要不然明軍交趾轄地內的夏糧也不會豐收。
在黎利看來,李雲天手頭的兵力不過四五萬而已,還都聚集在廣西境內剿匪,根本就無暇顧及到交趾。
而且,由於李雲天已經下令讓交趾明軍中的老弱病殘卸甲歸田,交趾此時的明軍加起來也不過才兩三萬而已,是交趾兵力最弱的時候。
這表明李雲天並不願意與他開戰,他這才放手一搏,準備透過攻打占城國來使得叛軍脫離目前的困境。
其實,黎利這個時候並沒有吞併占城國的想法,他只是想從占城國來獲得叛軍所需的錢財物資。
可李雲天這個時候卻給他畫了一張大餅,這就使得他的心思迅速發生了改變,如果他集中力量的話根本就不需要五個月就能攻下占城,屆時就等著宣德皇帝的冊封,正式擁有占城國的土地。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的藩屬國分為朝貢國、附屬國、服屬國、贈貢國、屏藩、藩屏等不同的種類。
每種屬國所履行的責任與義務都不相同,例如日本,是大明的朝貢國,雖然接受大明天子的冊封,但是卻擁有著獨立的主權。
而朝鮮和安南等與大明相鄰的國家則是大明的附屬國,其國王的確立都要得到大明天子的允許,被視為大明的勢力範圍。
至於占城國等沒有與大明接壤的國家,則屬於附屬國或者贈貢國等等。
這也是為何大明對朝鮮和安南如此看重的原因,當朝鮮被日本派兵侵略的時候萬曆皇帝要發兵救援,而安南國發生內亂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