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武考的分數是當場確定,故而不需要繁瑣的複查,因此武考的排名被連夜統計了出來。
宣德元年三月初十,也就是武考結束的次日,江南貢院門外的告示欄上貼出了此次武舉複試的文榜和武榜,排在名單前面的一些人透過了複試,獲得了進入講武堂的機會。
按照李雲天的計劃,四月十一他就要帶著那些被錄取的南直隸考生前往淮安,淮安的漕運衙門已經準備好了船隻,屆時將沿著大運河晝夜兼程趕回北京。
李雲天將講武堂開堂的日子定在了四月初一,屆時宣德帝將親臨講武堂的開堂儀式,宣德帝已經御筆題寫了講武堂的名匾,屆時將由李雲天親自掛在講武堂的議事堂的正前方。
因此李雲天根本就沒有時間再南京城逗留,雖說有二十來天的時間讓他趕回北京,可是萬一路上出什麼事情給耽誤了行程,那後果可就嚴重了。'30815671執宰大明執宰大明 308 執宰大明311
再者說了,這些南直隸的考生到達講武堂後還要經過幾天的簡單訓練,以嶄新的面貌來迎接宣德帝和屆時的嘉賓。
江南貢院。
院門右前方側的告示欄前人頭攢動,聲音嘈雜,考生們紛紛檢視著各自的排名,裡面還夾雜著不少看熱鬧的百姓。
考生中欣喜者有之,懊惱者有之,失落者有之,不以為然者有之,痛哭流涕者有之……與往年一樣,每次江南貢院放榜時告示欄前都會展現出一幅生動鮮明的人生百態圖。
“張兄,你果然拔得了頭籌!”
一群穿著南京國子監監生服飾的青年立在告示欄的文榜前,一名身材有些矮胖的監生瞅了一眼排在文榜首位、總分高達385分的考生名字,笑著向身旁的一個身形略顯消瘦的監生說道。
“這下看他如何下臺!”這時,一名立在矮胖監生另一側的一個監生幸災樂禍地說了一句。
“到時候看看他的面子往哪裡放!”
“哼,竟然以權謀私,在取士上壓制我南方士子,真是無恥至極!”
“不給他點兒厲害看看,他真的以為咱們南方士子是好欺負的!”
……
隨即,周圍那些監生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一個個顯得義憤填膺。
這些監生不得不氣憤,李雲天在太和殿一番慷慨激揚的言語,使得南方士子考中進士的機率一下子降低了三分之一,從以前的九成到了現在的六成,著實可恨。
這意味著每屆科舉,將有三成原本會被錄為進士的南方士子與金榜題名失之交臂,而始作俑者的李雲天自然要被這些士子們憤恨。
尤其是南京國子監的那些年輕的監生,一個個年輕氣盛,再加上心高氣傲,更是對李雲天深惡痛絕,認為他是在幫助那些北方士子牟利,實屬朝廷中的奸賊。
這些監生們在平日裡在國子監,自然不清楚世道的險惡,也不會顧忌事態的後果,因此頭腦一熱可什麼事情都會做的出來,得知李雲天這次竟然來南京督考南直隸武舉複試後準備趁著這次機會給李雲天一個難堪,掃落他的面子。
當然了,李雲天是大明堂堂的御史,又是代表著講武堂來的南京城,因此他們自然不可能對他動粗,因此決定就在這次武舉考試上動腦筋。
既然那七名南京國子監的監生敢參加這次的武舉考試,那麼自然有著真才實學,否則被淘汰下來的話豈不是貽笑大方。
他們的計劃很簡單,那就是考上講武堂後拒之不就,屆時李雲天的臉面肯定會被掃光。
由於此次參加武舉的基本上都是南直隸那些文舉無望的讀書人,擁有秀才功名的人可謂鳳毛麟角,文才實力只能算一般。
故而那七名南京國子監的監生在武舉文考中一鳴驚人,佔據了文考考榜的前十名,他們七個要是退出的話絕對會引發南京城轟動,也將使得李雲天顏面掃地。
“走,跟著我去拜見咱們的李大人!”那名身材有些消瘦的監生就是此次南直隸武舉文考第一名張恆,他看了看自己的名字,隨即冷笑了一聲,領著周圍的監生大步離開,前往南京守備太監鄭和的府邸。
永樂二十二年年底,洪熙帝任命鄭和、王京弘為南京守備太監,協同南京守備、襄城伯李隆鎮守南京。
鄭和此時已經五十五歲,兩鬢的頭髮斑白,他六下西洋,對通往西洋的水路和沿途的境況知之甚詳。
因此,李雲天趁著這次機會向他打探呂宋島和占城國的事情,包括兩地的勢力格局和風土人情,尤其對位於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