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部分(2 / 4)

小說:執宰大明 作者:熱帶雨淋

照流程請戰的物件應該是李雲天,因為南下平叛的將領將由李雲天這個主帥來指定。

梁少傑的這個反常行為使得李雲天意識到裡面的微妙之處,在他看來梁少傑並不是那種不知輕重之人,十有**是宣德帝的授意,一來藉著交趾戰事提拔梁少傑,二來也是對他的一種制約。

雖然宣德帝對李雲天信賴有加,但李雲天總督廣西、交趾軍政大權,職權太重,尤其是軍權,需要有人來進行監督,而這個人就是梁少傑。

如果梁少傑向李雲天請戰,那麼他將由李雲天來任命軍中的職務,而向宣德帝請戰,他將和李雲天一樣,都由宣德帝來任命,其中的意義截然不同。

對於宣德帝的這個做法,李雲天完全可以理解,畢竟宣德帝是大明天子,兩人之間的關係再好也不會成為朋友,只能是君臣。

肅王的祖上是洪武帝的堂兄,從輩分上來講他是洪熙帝的伯父,與福王一樣都是張太后和宣德帝信賴的皇室宗親。

福王和肅王雖然貴為親王,但由於不是洪武帝一系的朱氏子弟,故而無法繼承大明的大統。

再加上兩人居住在京城,除了親王的身份外並沒在朝廷擔任其他官職,可謂是兩個閒散王爺,不像那些外地藩王有權有勢。

故而,福王和肅王對大明皇權的危害可謂微乎其微,自然也就受到了張太后和宣德帝的信賴,因此榮寵有加。

李雲天很清楚,經歷了漢王的叛亂後,宣德帝深深感受到了朝中靖難勳貴力量的強大,要想像永樂帝和洪熙帝那樣掌控並非易事。

雖然宣德帝登基之初就知道漢王在勳貴中影響力巨大,可他萬萬也沒有想到,漢王叛亂之時京畿地區周邊的都司和行都司幾乎全都站在了漢王的一邊,至今使得宣德帝心有餘悸。

如果不是周徵、張昊和李雲天等人浴血奮戰,大明的江山絕對就要易主了,宣德帝將落得和建文帝一樣的悽慘下場。

宣德帝也想對那些靖難勳貴加以控制,可靖難勳貴們戰功赫赫,又手握統兵大權,彼此間的關係更是錯綜複雜,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因此,宣德帝現在還無法像永樂帝和洪熙帝遊刃有餘地對付那些靖難勳貴,唯有暗中積蓄力量,靜靜地等待機會,對當年洪武帝要藉著胡惟庸和藍玉兩案株連眾多開國勳貴的用意是深有感悟。

民間有人說洪武帝大興胡、藍兩案是因為他殘酷無情,雖然有這方面的因素,但實際上洪武帝這樣做也是逼不得已,可謂用心良苦,要為繼任的皇帝掃除執政路上的障礙。

開國勳貴居功自傲、驕橫跋扈,無論是當時的太子朱標還是後來的皇太孫建文帝都無法將其駕馭,而君弱臣強的局面很顯然不是洪武帝願意看見的,他可不希望自己駕崩後大明的皇帝被朝中的那些開國勳貴所左右,故而大力將其大力剷除。

可洪武帝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雖然他殺了那些開國勳貴給建文帝鋪平了道路,但同時也帶來了一個隱患,使得永樂帝靖難的時候建文帝無將可派。

倘若開國時的那些開國勳貴還在的話,永樂帝想要憑他手下的數萬燕軍奪取天下根本就不可能,要知道即便是建文帝手下沒有能征善戰的將領,靖難之役也打了三年多,足見過程的艱辛。

對宣德帝來說,年輕的他自然不可能殺了那些靖難勳貴,畢竟大明的征戰還需要這些勳貴們來統軍。

因此,宣德帝唯有采用拉攏和分化的手段來對付他們,一方面扶植那些開國勳貴的襲爵者,另外一方面就是藉著對外征戰培養出忠於他的新一代勳貴來。

梁少傑就是被宣德帝選中的作為新一代勳貴來培養的人,只不過讓宣德帝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李雲天會成為他登基後第一個獲得封爵的人,而第二個人則是王簡,著實令他感到驚喜。

與此同時,宣德帝在平定漢王戰亂的戰事中看見了李雲天的軍事才華,得到了一名文武兼備的嫡系臣子。

這次交趾平叛,宣德帝除了希望李雲天剷除那些叛軍外,還希望能借著此次平叛進封一批像梁少傑這樣的新勳貴,以與靖難勳貴相制約和抗衡。

李雲天身為宣德帝最器重和信賴的人,豈會不知道宣德帝的心思,故而他此次所要點的那些隨軍出征的將領肯定與靖難勳貴無關,將從各都督府中那些年輕的將領中進行挑選。

其實,李雲天更願意只帶著三千驍武軍前去平叛,至於隨軍的將領他一個都不想要。

可這種想法卻不現實,因為不要說宣德帝了,就是朝中的那些文武大臣也不會目睹這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