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連柳升這種功勳卓著的勳貴都被交趾叛軍打得大敗,落得一個戰死交趾的下場,再加上李慶和梁銘病死,交趾的叛軍一時間成為了京城百姓口中的洪水猛獸,各種流言蜚語漫天飛舞。
綠萼可不想讓李雲天前去趟這淌渾水,可她知道宣德帝已經下了御命,事情已經無法挽回,心中是萬分擔憂。
李雲天微笑著安慰著綠萼,平定交趾這場戰他非打不可,因為他的目標不僅僅只是交趾而已,而是交趾所在的中南半島。
中南半島是亞洲南部三大半島之一,舊稱印度支那半島,又稱中印半島,位於東亞和南亞次大陸之間,西臨孟加拉灣、安達曼海和馬六甲海峽,東臨太平洋的南海,地理位置異常重要。
只要能控制了中南半島,那麼不僅可以將南海納入大明的疆域,還能控制連線太平洋和印度洋航海水路的馬六甲海峽。
當然了,在楊士奇和騫義等文官面前李雲天不可能挑明他的意圖,否則絕對會受到反對,在他們看來大明是禮儀之邦,不應該去欺凌弱小。
在這種情形下李雲天唯有親自去交趾進行謀劃,暗中佈置攻佔中南半島的相關事宜,作為一個過來人,他可是很清楚國與國之間沒有永久的友誼,有的只是永恆的利益而已。
故而,為了大明的後世子孫,李雲天必須要拿下中南半島和馬六甲海峽,這是他心中的一個秘密,誰也不知道。
由於第二天就是大朝之日,李雲天摟著綠萼睡了還不到兩個時辰,天不亮就起床進宮上朝。
在大明的所有官員裡,李雲天的身份可謂最為特殊,既是翰林院的翰林侍讀和都察院的監察御史,也是京師講武堂總教官並且兼掌軍閣武選清吏司武舉廳主事,同時擁有著文職和武職。
按照大明的定製,像李雲天的這種情形要以他文職和武職中最高的一個職務,來作為劃分他上朝時是站在文官佇列還是武臣佇列的標準。
李雲天文職最高的職務是正六品的翰林侍讀,武職的最高職務是正六品的京師講武堂總教官,看似兩者不相上下。
不過李雲天除了官職還有還有爵位,是大明新晉的鎮武伯,而伯爵以上的爵位在大明屬於超品,在官階上很顯然高於正六品的翰林侍讀。
因此,這樣一來李雲天應該站在右側的武官佇列,與大明伯爵們為伍。
可宣德帝並沒有將李雲天歸於武官中,李雲天是堂堂的兩榜進士出身,雖然因功封爵,並且擔任了武職,但從本質上來看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文臣。
所以李雲天依舊立在太和殿左側文官的佇列中,不過他的位子靠前了一些,與翰林院的翰林們立在了一起。
柳升在交趾戰敗的訊息早已經在京城裡鬧得滿城風雨,今日大朝最重要的事務自然就是商議交趾的戰事,決定大明是繼續平叛,還是與叛軍議和結束這場戰事。
原本,對於是戰還是和,朝中文武百官都各有看法,大體上來看,武將主戰,文官一半主戰而另外一半則主和,主戰派明顯要高於主和派。
武將主戰的原因很明確,交趾戰事的失敗對他們來說可謂是奇恥大辱,自然要與交趾的叛軍死戰到底。
文官之所以出現分化,是因為他們的所秉持的觀點不同,主戰派認為大明是天朝上國,豈能被小小的交趾叛軍大敗,進而丟了大明的國土,損害大明的國威。
而文官主和派則是從民生上來考慮的,再加上交趾是後來劃入大明的版圖,故而他們認為應該放棄交趾這塊蠻夷之地,使得百姓們能得到休養生息。
進入太和殿前,在西千步廊的廊房中等候上朝的時候,文官的主戰派與主和派已經吵成了一團,雙方各不相讓,據理力爭,情緒激動處差一點就動了手。
東千步廊廊房中的武臣們則萬眾一心,決定與交趾的叛軍血戰到底,既給那些戰死沙場的將士報仇,同時也是挽回武將們的聲譽,否則以後還怎麼在文官面前抬頭?
由於西千步廊中那些文官爭吵得太過厲害,引得不少武臣立在門外伸長了腦袋向那邊張望,臉上滿是幸災樂禍的神色。
當然了,大明是繼續平叛交趾還是從交趾撤軍,並不是誰的嗓門大就能吵贏的,這要由宣德帝來定奪,而能影響宣德帝決定的自然是朝堂上的內閣閣老、六部堂官和軍閣閣員。!^!
第399章 非其不可(第三更)
由於交趾之事事關重大,故而不少文武百官都想在上朝前打探一下內閣閣老、六部堂官、軍閣閣員和各都督府都督在交趾一事上